返回
首页>资讯

李斯是丞相吗(李斯是什么人物)

时间: 2023-03-12 01:57:03

李斯是丞相吗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李斯是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李斯被任为丞相。

李斯是什么人物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1]。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2],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3]。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3]。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4]。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5],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6]。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7]。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8]。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9]。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10];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11];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12]。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13]。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14]。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15]。
主要成就编辑
政治
废分封
秦统一以后,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后来一个个都疏远了,互相视为仇敌,经常发生战争,周天子也不能禁止。郡县,天下才得以安宁。秦始皇也认为,天下已经统一了,再立许多国,不利于统一,安宁也没有保障,所以支持李斯的意见。于是,他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为县。郡县制比之分封制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33]
这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帝制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33]
文化
统一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这个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统一后的中国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而关于小篆的由来,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称也是为了尊崇大篆而卑称其“小”的。紧接着,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但作为书法艺术,篆书、隶书因其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这全是李斯的功劳。[34]
经济
统一度量衡
秦朝建立后,为了不使其影响王朝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量制则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算;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为了有效地统一制式、划一器具,李斯又从制度上和法律上采取措施,以保证度量衡的精确实施。[35]
这是秦王统一中国,李斯位居丞相之后的又一功绩。而它的影响不言而喻。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迭,这种计量方法从无更改,生活当中依然还有它的身影。[35]
统一货币
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李斯向秦始皇上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中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此举虽然对秦王朝的经济发展已无大用,但对后世的影响大。在李斯的主持下,货币规定了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并严令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装饰品和宝藏,不得当作货币流通。同时,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等。李斯此举被后人认为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而当初他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俗称秦半两)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35]
社会
修驰道车同轨
为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李斯又立刻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的运动在全国展开。李斯以京师咸阳为中心,陆续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到过去的燕、齐地区(今河北、山东一带),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这种驰道路基坚固,宽50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1800余里。又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筑“五尺道”,以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36-37]在湖南、江西一带,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便利通向两个地区的交通。就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与道路配套,李斯还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以此保证车辆的畅行无阻。[35]

李斯是怎么当上秦国丞相的

一介布衣李斯,30岁仍一文不名。他只身来到秦国,历尽磨难,差点死掉。后终成大秦丞相吕不韦三千门客之一,并借机面见秦王,由此开始了他的从政之路。
李斯辞职
公元前254年,李斯第一次登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
李斯此时的角色,只不过是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务员,在楚国上蔡郡当看守粮仓的小文书,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上班时间溜号,牵着自家的黄色土狗,带着年幼的两个儿子,出上蔡东门,到野外追逐狡兔。
这天,他忽然内急,直奔吏舍厕所而去。厕所里的几只老鼠正不无哀怨地吃着粪便,见有人来,吓得惊惶逃窜。李斯悲叹:它们“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推此及彼,自己所管粮仓里的老鼠,却可以“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同样都是老鼠,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李斯决定做一个实验:把仓鼠关在厕所里,再把厕鼠关在粮仓里。三天之后,结果如下:曾经的仓鼠现在也开始“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曾经的厕鼠现在则“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此情此景,李斯不由百感交集,说出了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第一句台词:“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于是,李斯作出了一个决定:离开偏僻贫瘠的上蔡郡,到能让他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地方去。
拜师荀卿
李斯涉过了三千道水,问过了十万回路,终于在大半个月之后,到了兰陵。李斯找人打听荀卿的住处,那荀卿乃是一代学术宗师,全兰陵城的荣耀。尽管囊中羞涩的李斯交纳的学费少得可怜,荀卿依然将他收为弟子。李斯温暖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万世师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荀卿将他的弟子按知识水平分成不同的等级,类似于今天的中专、本科、硕士、博士。然而,李斯并不是一个考试型的学生,考试成绩甚是糟糕,便沦落到最受歧视的中专班去了。其实论智慧和武功呢,李斯一直都比荀卿的那些门下高那么一点点。
这一天,荀卿先生开大课,所有的弟子聚集一堂,聆听教诲。
荀卿先生清清喉咙,登台开讲道:“人之初,性本恶。”话音甫落,一人长身而起,朗声接道:“人之初,性本善。”荀卿先生循声望去,哦,原来是那个小篆写得极好的李斯。荀卿先生又道:“先有鸡。”李斯道:“先有蛋。”李斯与老师抬起了杠。
这课还怎么上?荀卿拂袖而去。气归气,在李斯身上,荀卿先生还是看到了其他学生所不具备的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荀卿叹道:日后能继承我衣钵的,当为李斯也。一晃四年,李斯自度学业已成。
李斯到宿舍收拾好包袱,正准备出门,却从门外进来了一个陌生人,让他下定决心在荀卿门下又多待了三年。
同窗韩非
李斯的第六感告诉他,眼前的此人必将是自己一生的劲敌。
陌生人注意到李斯,也是眼前一亮。“韩非,韩非的韩,韩非的非。”陌生人自我介绍道。他说话有些口吃,因此,说了这么短短的几个字,已是费了他不少力气。李斯为这个年轻人的名字所震惊。他在心里头一阵狂喊:“我没看错人。天啦,韩非!他就是韩非!”
韩非,韩国公子,弱冠之年便已才高四海、名动天下。李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有幸和传说中的韩非同窗读书。两人坐下摆了会儿龙门阵,均有相见恨晚之意。李斯撂下包袱,不走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过了三年,名利的野兽在李斯的体内再度苏醒,他感觉到时机已经成熟。荀卿老先生没再挽留,只是问道:“汝欲何往?”李斯对未来的行止早已成竹在胸,当即慷慨言道:“斯闻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李斯再来告别和他朝夕相处三年的兄弟韩非。韩非倾囊,得十数金,悉数相赠李斯。两人洒泪而别。
相门挨揍
李斯到咸阳的第二天,当时在位的秦庄襄王嬴异人便一命呜呼,新继位的秦王便是嬴异人的长子———年仅十三岁的嬴政。
李斯的足迹遍布咸阳的大街小巷,他打听宫里宫外,朝上朝下。三天之后,李斯向着咸阳城发出以下豪语:
“物有高低,人分贵贱。其遇或异,其性不移。相国吕不韦,昔为阳翟大贾,贱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士大夫耻之。为贾者,如飞蝇逐臭,惟利是图,只见一日之得失,不晓百年之祸福。今窃据相国之位,吾知其必不得长久。虽如此,吾将往投之,且秦国之事,皆决于吕氏之府,秦国之政,皆出于吕氏之门,进身之阶,舍此无它。忍小辱而就大谋,吾将往也。”
李斯信心爆棚地来到相国府。他此时的想法很是天真,以为凭自己的才能,定会立即被相国吕不韦惊为天人,奉为上宾。李斯做出一副熟门熟路的样子,迈步便往相府里闯,却被武士厉声喝住:“好不懂规矩。相国是你想见就能见的?”李斯气得浑身发抖,眼睛要喷出火来,怒视武士。武士将李斯的眼神理解为一种挑衅,将李斯一顿好揍。这些武士哪里会想到,不久之后,李斯让他们付出的代价是,人头落地。
贵人相助
郑国和李斯在咸阳的小酒馆里相遇。
郑国是战国时代有名的水利专家,听完李斯的遭遇,郑国道:“郑国与相国有故旧之谊。如不嫌委屈,可暂充郑某之仆从,及进得相府,君得见说之。相国悦君,愿君莫忘郑国引见之功。”
话说这一日,李斯终于站在了吕不韦的面前,这一天的会面,已无数次在李斯的脑海里预演过。他很清楚自己来这里的目的,他要用他的思想侵略吕不韦的大脑,用他的口才篡改吕不韦的意志。
应该说,和吕不韦的初次会面,李斯取得了丰厚的战果。李斯却清醒地告诫自己:成功?我才刚上路而已。根据吕不韦的安排,李斯被安置在代舍,这是上等士人才能住的地方。吕不韦虽爱李斯之才,但却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最后也只是让他当了一个小官:郎。郎是郎中令的下属,掌守门户,出充车骑。在秦王外出时,荷甲持戟,跟着马车一路小跑。时间一天天悄然流逝,李斯心中的惶恐也日甚一日。他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
决定闯宫
一日秦王到兰池宫赏梅。李斯等众郎官们在殿前侍卫。李斯此时已被一种强烈的激情所控制。不管如何,即便是擅闯宫殿,他也一定要见秦王。李斯向宫殿走去。王绾远远看见,连忙迎上,急切地道:“李兄请速回,此地非你所能入。”李斯道:“吾欲见秦王,望王兄通融。”
王绾乃世家之后,颇有才智,与李斯是好友。他素知李斯之才,想帮李斯一把。王绾沉吟片刻,问道:“李兄欲见秦王,莫非是奉了相国之命?”李斯心领神会,忙道:“正是。王兄大德,李斯没齿不忘。”
李斯带着狂跳不已的心,跨入宫殿。李斯的双脚踩在宫殿坚硬的石砖上,低着头,几乎不敢去看秦王。嬴政以前从未见过李斯,他略带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个陌生人,问道:“你是何人?未得传召,因何至此?”李斯道:“臣李斯擅闯宫殿,自知死罪,然为大秦社稷之故,不敢不剖心陈词于吾王。愿吾王听之。”嬴政见李斯仪表非凡,便招招手,道:“上前。”
李斯却并不即刻上殿。李斯道:“吾王宅心仁厚,初见臣而无半点疑心,许臣近窥天颜,咫尺奏事。臣却不敢不自明行迹。而后方能进言。臣惟有一片爱主之心,绝无丝毫害主之意。”说完,李斯徐徐解衣,直至赤裸,示以身无凶器。李斯上殿,秦王嬴政许其对坐。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和一个三十三岁的壮年,纵论天下大势,高山流水,相谈甚欢。
这一刻的会面,决定了未来的二十三年,更影响了未来的两千多年。李斯为赢政画出了一个帝国的蓝图,赢政促成了一个帝国的竣工。在未来的日子里,所有的帝王都没能逃出这两个人画定的圆圈,他们能做的,无非就是东挪西凑,修修补补。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