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称号为“南王”的一共有两个人,一是三国时期的孟获,二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冯云山。
1、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称为“南王”。据《汉晋春秋》记载,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闻知孟获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来换取蜀汉南方的民心。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
天王 洪秀全 幼天王 洪天贵福
东王 杨秀清
南王 冯云山 幼南王 冯炳文
西王 萧朝贵 幼西王 萧有和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英王 陈玉成
忠王 李秀成
豫王 胡以晃
燕王 秦日纲
干王 洪仁轩
安王 洪仁发(后改封信王)
福王 洪仁达(后改封勇王)
恤王 洪仁政
巨王 洪和元(洪仁发之子)
崇王 洪利元(洪仁发之子)
定王 洪钰元(洪仁达之子)
请王(威王) 林凤祥
求王(毅王) 李开芳
辅王 杨辅清
赞王 蒙得恩 幼赞王 蒙时雍
章王 林绍璋
侍王 李世贤
勤王 林启荣(追封)
顺王 李春发
补王 莫仕睽
戴王 黄呈忠
首王 范汝增
正王 徐广琛
佐王 朱一波
慕王 谭绍光
遵王 赖文光
勇王 罗大纲
纳王 郜云官
诸王 黄文金
烈王 方成宗
宁王 张学明
随王 杨柳谷
听王 陈炳文
庄王(祝王) 吉志元
翰王 项大英
奖王 陶金曾
以王 陈金刚
顾王 吴汝孝
松王 陈得风
慰王 朱兆英
扶王 陈得才
康王 汪海洋
宁王 周文康
对王 洪春元
襄王 刘官芳
奉王 谷隆贤
来王 陆顺德
护王 陈坤书
启王 粱成富
导王 陈仕荣
孝王 胡鼎文
航王 唐正财
相王 陈潘武
古王 蓝成春
比王 钱桂仁 比王 伍贵文 从王 陈得德
康王 汪安钧
保王 康容海
归王 邓光明
会王 蔡元隆
谐王 谭体元
淮王 邱远才
敬王 林大居
畏王 秦日南
直王 林得英
趋王 黄章桂
爱王 黄崇发
善王 陈观意
匡王 赖文鸿
循王 魏超成
梯王 练业绅
金王 钟万信
荣王 廖发寿
挺王 刘得功
佑王 李远继
乐王 谭应芝
享王 刘裕鸠
昭王 黄文英
感王 陈荣
潮王 黄子隆
凛王 刘肇钧
拱王 杨张安
湘王 黄子澄
广王 李恺顺
武王 汪有维
纪王 黄金爱
祥王 黄隆芸
贵王 陈得胜
扬王 李明成
守王 方海宗
利王 朱兴隆
显王 袁得厚
志王 陈志书
然王 陈时永
粱王 凌国钧
邹王 周林保
柬王 赖桂芳
怀王 周春
献王 王文发
养王 吉庆元
佩王 冯真林
跟王 蓝仁得
沛王 谭星
誉王 李瑞生
稽王 吴玉堂
陪王 谭富 幼陪王 谭标
赞王 赖阿养
报王 秦日富
奏王 苗沛霖
端王 蓝大顺
文王 蓝二顺
周王 汪麻子
卫王 杨雄清
成王 陈聚成
贡王 粱凤超
穰王 黄绍忠
列王 黄明厚 徐朗 林彩新 金友顺 傅振纲 李万才 刘得义 邱国文
萧雅泗 黄宗保 洪桂芳 李清青 朱义得
沃王 张乐行(捻军)
鲁王 任化邦(捻军)
荆王 牛宏升(捻军)
魏王 李蕴泰(捻军)
粱王 张宗禹(捻军)
勇王 龚德树(捻军,追封)
一、任期差异
平南王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君主,任期为正统的某个部落的首领,一般以世袭制度选举,主要维持部落的宗族和社会关系,主要从事制定法律、行使司法权、建立军队等事务。
镇南王是清朝指向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行使法律政权的官员,由清朝派遣,任期以官僚管理的方式来治理,主要职责是执行清朝的法令及维护清朝对该地区的统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