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其实不是茶,而是湖南人常用的一种食用油料。而作为林业大省,湖南在发展油茶产业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料显示,油茶在湖南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等14个省。据了解,全球油茶产量百分之9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油茶产量有近一半是来自湖南。在油茶面积、茶油产量、油茶产值和科技水平上湖南均居全国第一位。
湖南茶陵,是全国唯一以“茶”命名的县,在有关史籍的记载中,炎帝神农氏不仅在这“尝百草,制耒耜,教民耕种,始兴稼穑”,还第一次在这里发现了茶,炎帝因此也被称为茶祖。
从《史记》到有关清史记载的史料来看,对于茶陵的“茶山”有泛指也有实指,有时,“茶山”是“茶乡”、“茶陵”的代名词;有时“茶山”又具体到了一座山,但史料中具体到哪座山时,又有不一致的地方。其中认为有可能而又有争议最大的是云阳山与景阳山。而近年来在该县南部青台仙发现千年古茶后,又有人说有可能是指青台仙。
但应当注意的是,古茶陵包括了今天的炎陵县(宋嘉定四年(1211)析茶陵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此后茶陵与酃县分分合合,但大部历史时间均属茶陵,1994年酃县更名为炎陵县)。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将“茶乡” 置县更名为茶陵。“陵”是指帝王的坟墓,即指炎帝的陵寝所在地。同时,“陵”也可指山岭和深谷。
打油茶是瑶族与侗族的传统待客食品。打油茶的习惯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制作油茶的主要原料,一是茶叶,二是茶籽油(山茶油),三是配料:大米花、酥黄豆、炒花生、葱花、糯米饭等。茶叶用油炒后,再加水煮成油茶水。食用时客人围坐在火塘边,主人在碗里放上葱花、菠菜等,用热油茶稍烫,再加米花和花生、黄豆等副食品,即可食用。
打油茶的起源:汉、壮、瑶、侗等族饮食习俗打油茶,传说起源于唐代。打油茶是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饮食习惯。把糯米蒸熟晾干放进热油中炸成米花,备好其他副食,招待客人时或者在举行油茶会,副食品较为丰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