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寓意着敬献农神,祷祝丰收,在佛教说法里喝腊八粥可以让吃粥的民众沾染佛成道的法喜,得到佛的祝福。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传说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
腊八粥寓意“吉祥、平安、健康”。
舍粥,行善积德:旧时,大户人家往往会多多地熬制腊八粥,将腊八粥施舍给穷人、乞丐、孤寡者,在这寒冷的冬天,热腾腾的腊八粥既可果腹,亦可御寒,对穷人是一种享受。而对施舍者来说也是一种功德。
腊八粥还有一个别称叫做七宝五味粥。不过在不同的地方,腊八粥所用的原材料还是会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别的。腊八粥在煮好之后建议放入适量的白砂糖,这样做是可以让腊八粥有些许的甜味的。
腊八粥烹饪注意事项
1、腊八粥的一般煮法是先把大麦米和红小豆、绿豆、豇豆等各种豆类拣好洗净,煮成半熟后再放入白米、小米、黄米、糯米等等。难煮的豆类最好预先浸泡。
2、水要一次加足了。煮粥时先用旺火,等米快开花了改用文火煮。一边煮一边搅拌,注意不要糊锅。
3、粥煮好后,吃的时候再加糖。
以上内容参考 -腊八粥
腊八粥的八种材料
“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五味俱全”,所谓“八宝”,寓意“吉利”。但粥并非一定要由八种材料煮成,只不过其中有三样必不可少,即枣、薏仁米及菱角米。其中,红枣剥皮捣碎成泥放入粥中同煮,一般用砂锅煮。最讲究同时要把薏米炒好染成红色,起锅的时候洒在腊八粥上,二者都取“红红火火”的寓意。
腊八粥的起源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四大天王从天上来到人间,分别以内装有八宝饭的金、银、琉璃、玛瑙等钵供养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后将四钵合而为一。为了纪念佛陀于十二月初八成道,并接受四大天王供养的米粥,因此有些佛教寺院会在这天煮腊八粥供佛,并分送十方善信,因此腊八粥也称“佛粥”。并希望享用腊八粥的民众都能同沾佛陀成道的法喜,并蒙佛陀加持而福慧成长。
唐宋盛行腊八食粥的风俗,宋朝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记载着:“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另,吴自牧的《梦梁录》也说到:“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各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名佛粥。”
清朝时,民间百姓准备腊八粥祭祀祖先,分赠亲友,以示祝福,又效仿佛门施粥送福,特地送给穷苦人家;吃腊八粥更是宫廷盛事,皇帝、皇后赐文武大臣腊八粥,也发放米果给各大寺院。旧时,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算是大家万户的习俗,甚至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狗喂上几勺,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果实丰收,如童谣里说道:“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各地腊八粥介绍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菜,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腊八节的风俗:在这天人们会吃腊八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腊八节寓意: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扩展资料: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