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总。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再按游览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等景点进行描写,最后赞美颐和园的景色美不胜收。
颐和园的外形中万寿山的外形像一只蝙蝠,昆明湖的外形像一个寿桃,所以万寿山加上昆明湖是福山寿海。
颐和园的内部结构中其中每一亭殿,下部都由挺拔、坚实的立柱支撑,以直线为主;而上部的房顶则由犬牙交错的飞檐组成,以曲线为主;殿宇轮廓多呈长方形,而中央顶部的穹窿藻井则为圆形,直曲、方圆巧妙统一。
扩展资料:
就全园布局宏观来看,颐和园里的宫殿区中,用来朝见的“仁寿殿”是以东西向轴线为中心,而用来寝居的“乐寿堂”、“玉澜堂”等则改为南北向轴线布局,并紧贴湖面。
这同故宫所有宫殿一律南北向为轴的格局就有所不同,表现出统一中的变化,更能适应帝后休养避暑的需要。
-颐和园
雷廷昌设计了一个人工湖,将这个湖挖成一个寿桃的形状。而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则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至于“福”字,雷廷昌将万寿山佛香阁两制的建筑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
享誉海内外的颐和园是样式雷第七代传人雷廷昌的代表作。雷廷昌,字辅臣,又字恩授,雷思起长子,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他与父亲雷思起先后为咸丰、同治、光绪几位皇帝和慈禧等兴建陵寝,并在重修圆明园、颐和园、扩建“三海”工程中,成为京城公认的最有成就的建筑师。
颐和园的大名,大家觉得如雷贯耳,但在园林里隐藏着古建筑的多处机密,恐怕还是头一次听说。
近来有人根据考察认为,在仔细鸟瞰颐和园全景时,不难发现昆明湖酷似一只寿桃,只是寿桃的“歪嘴”,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寿桃的梗蒂,是颐和园西北角西宫门外的引水河道。而斜贯湖面的狭长的西堤,则精妙地构成了桃身上的沟痕。万寿山下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则好似一只蝙蝠,振翅欲飞。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明显地呈现一个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头部。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则像是蝙蝠的嘴。向左右伸展的长廊,恰似蝙蝠展翅翱翔的模样。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舫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则构成了蝙蝠的两只前爪,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则恰似蝙蝠的身躯。
这样庞大而精美的关于颐和园寿桃蝙蝠乌龟之谜,在史料碑文对此有无记载呢?
据史料记载,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乾隆十三年(1749)三月,乾隆皇帝为迎接其生母崇庆皇太后的生日,开始动工兴建,两年后正逢乾隆之母六十大寿,于是乾隆下旨改“瓮山”为“万寿山”,同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军的故事,改“西湖”为“昆明湖”。乾隆二十九年(1765)工程结束,共历时十五年,耗银四十八万多两,其风景之胜,恰如乾隆所说:“无双风月属昆明”。
颐和园但不幸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金碧辉煌的“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转瞬间成为焦土,所藏珍宝几乎全部被掠夺一空,时人有诗云:“玉泉悲咽昆明塞,唯有铜犀守荆棘。青芝岫里狐夜啼,乡漪桥下鱼空泣”,描述的正是清漪园被焚之后的荒凉景象。光绪十二年(1886)六月初十日,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宣布,将于次年正月“撤帘”,由年将十六岁的光绪皇帝亲政,但提出要重建清漪园,以作“离退休养”的场所。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后,于光绪十四年(1888)宣布对清漪园进行修复,光绪帝还将其改名为“颐和园”。他说:“朕自冲龄入承大统,仰蒙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十有余年,万几余暇,不克稍资颐养……”其清漪园旧名,改为颐和园。“颐和”一词,即是供慈禧“颐养天和”之意。这项浩大的修复工程长达十年之久。修复后颐和园占地面积约290公顷,周长16华里,有园林建筑3000余间。
从史料记载而言,颐和园园名的设计的确有其象征的意义。但寿桃蝙蝠之谜,是不是古人有意为之还不能过早下定论,必须找到有力的证据,显然,现存的史料难以提供给我们满意的答案。那么,颐和园里的碑文对此有记载吗?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后发现,到目前为止,颐和园里的几个碑文中也没有提及到。而样式雷的建筑图档目前还没有整理出来,因此剩下的惟一线索就是找到设计师家族后代。
据雷氏家族后代称,“桃山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366306534水泊,仙蝠捧寿”的传说是存在的。其家族中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清代乾隆年间,皇帝为其母皇太后庆祝六十大寿,要求重新修建园林,命雷廷昌负责修建。但皇上要求在园子里体现“福、禄、寿”三个字,接到修建颐和园的任务后,样式雷可没少费心思,整天都在琢磨着园林的总体布局。
这一天,他正在屋里苦苦思索,听见外面一阵喧闹之声,出来一看,见一个陌生老汉面前摆着一张方桌,老者从兜里拿出一个寿桃,放在了桌子上。桌子中间放着一只寿桃,这时候,有只蝙蝠正围着桃子上下翻飞,忽然落在寿桃旁边,用两只翅膀围着桃子,好像要把它捧起来似的。样式雷看着看着,一拍脑门忽然大叫一声:“有了!”转身就往屋里跑。
回屋之后,他铺开纸,他设计了一个人工湖,将这个湖挖成一个寿桃的形状,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但从万寿山望下去,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大寿桃。而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则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至于“福”字,雷廷昌将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等到所有的设计完工之后,雷廷昌长舒了一口气,提笔在草稿上写下了“桃山水泊,仙蝠捧寿”八个字。
当然,这只是这个家族里的一个有趣的传说,但真正的考证要有文字记载和图纸上的真实记录。目前,样式雷家族的底图和烫样,90%以上都收藏在国家图书博物馆,至于这些设计到底有没有档案和底图记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核实后才能确切地了解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雷氏后人雷章宝先生的确曾听其父口述过有关颐和园的这段精巧设计。
其实,营造山水湖泊、设置亭台楼阁,使之蕴涵某种吉祥寓意,是中国古代园林建设中常用的手法。比如鼎鼎大名的恭王府花园中的“萃锦园”,就建有平面看起来像蝙蝠一样的殿堂,并取其寓意,称为“福殿”。园中还有一座蝙蝠形的水池,则相应地称之为“福河”。此外,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中,长春园西洋楼“方外观”废墟的前方,尚完整保留着两座用石块砌筑的平面呈桃状的水池。而恭王府与圆明园都是由样式雷家族参与设计的,因此,虽然还没有文字能够证明颐和园“福山寿海”的真实性,但是有理由相信,样式雷会通过寓意方式来设计这样庞大的园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