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纵筋净间距指的是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间距最大值是指纵筋外皮间的距离,计算的时候不需要减去复合箍内箍钢筋直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梁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大于等于300毫米时不应小于10毫米,当梁高h小于300毫米时不应小于8毫米。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毫米和1、5d,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25毫米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梁纵向受力钢筋间距规范有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 2 根。
2、梁高不小于 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l0mm ;梁高小于 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3、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30mm 和 1. 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单位共同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各类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与国际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扩展资料: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梁筋 其实没有那么难算 我有最直接的方法和 预算公式
最直接的就是 优先算梁的上部通长筋=梁长+锚固长度,腰筋=梁长
下部钢筋需要看原位标注=净跨+锚固,支座负筋=1/3(1/4)+柱子宽度
对于箍筋就有点麻烦了先根据图纸(加密非加密去)确定箍筋个数,箍筋=梁周长-8*保护层+2*10d
在根据拉钩(梁高超过450才有)布置规则隔一拉一确定个数,拉钩=梁宽-2*保护层+10d
预算公式截取广联达(考虑损耗、抗震和弯钩时延伸我自己理解的)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题目不清楚哈,“钢筋笼的间距”!堆放的间距随便你,吊装的间距每孔一个,就是桩的间距;梁也有钢筋笼,柱也有钢筋笼......哈哈哈。
猜楼主可能问灌注桩钢筋笼的纵向钢筋间距是吧。
﹙桩身的直径-2个保护层再-1个箍筋直径﹚×3.1426=箍筋的周长(平面投影),把这个周长除以图纸要求的纵筋根数,就是你要的答案。
例如桩身的直径1000mm,纵筋14根,间距就约为200mm。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