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义: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
今义: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下的两个概念阴和阳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
一、阴阳
1、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哲学。
2、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对立、互化和统一。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
3、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4、阴阳有四对关系: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
5、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
二、矛盾
1、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它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对立”,正是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这种“对立”的关系,所以它们才能够构成矛盾。
2、从广义上讲:如果两件事物在一件不存在时另一件一定不存在,那么这两件事物就有矛盾。
三、阴阳与矛盾
1、阴阳范畴除具有对立统一的属性外,还具有另外一些特殊的质的规定,即前述以水火为征兆的属性规定,故在无限的宇宙中,阴阳范畴仍只是一种有限的具体的矛盾形式,一般在自然界中,若研究的事物超出了直观所能达到的界限,阴阳范畴就可能会失去效力;至于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复杂矛盾,就更难以用阴阳来概括了。因为阴阳范畴要求所研究的事物不仅要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对立双方还必须符合阴阳属性的规定。也正由于如此,阴阳和矛盾的区别也表现为取象思维和概念思维的不同。
2、现代矛盾范畴纯粹是一种关系范畴,而阴阳由于与气的结合,尚带有实体范畴的痕迹。因此,矛盾作为哲学范畴,对各门科学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它并不直接介入于具体自然科学之中。阴阳范畴除对于一些直观自然现象研究有指导价值外,并直接介入于中医学之中,成为中医理论的有机构成部分。
3、中医阴阳学说将阴阳与脏腑、六气、经络等统一起来,并进一步把阴分为太阴、少阴、厥阴,把阳分为太阳、阳明、少阳等六个层次,同时探讨了它们的特殊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以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等。由此可见,阴阳是介于矛盾范畴与具体科学之间的概念,它一方面体现了矛盾运动的一般法则,另一方面又与医学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作为中医学的方法论,传达和体现对立统一规律对中医学的指导作用,并成为中医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认为,矛盾的斗争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调和矛盾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进行,并且不是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的途径。阴阳学说虽然也承认阴阳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但更重视、强调二者的调和、中和、和谐,即统一。“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生之与成,必得和之精。”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和”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本法则。
5、在阐述事物的对立关系时,阴阳学说缺乏矛盾法则的明晰性、系统性和逻辑的缜密性。例如阴阳学说虽然认识到对立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矛盾关系,却没有概括出这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等具有严格规定的哲学概念。阴阳学说虽然认识到对立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却不能从螺旋式上升和向前发展方面明晰地提示事物的发展,而往往停留在原地或从循环的方面去阐述。
6、正是由于上述的这些特殊内容,阴阳学说一方面把矛盾运动的一般法则运用于医学,另一方面将其特殊内容与医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在研究阴阳学说时,既要注意它的哲学一般性,又要关注它在医学领域中的特殊性。
古代地理中划分阴阳的阴是指山北水南。
在地理上,山是地面形成高耸的部分,太阳东升西落,能够照射到阳光的为山的南面,无法照射到阳光的则为山的北面,所以山南为阳,而山北为阴。在古文中,阴阳也是表示地理方位的一种,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那么山水之间山之南与水之北就是向阳的地方,阴阳指的是日光相背向日的地方为阳,背日的地方为阴,水的阴面就是水南,水的阳面就是水北,其所谓山南水北之为阳,山北水南之为阴。
在古文中阴阳表示方位时,阳指山之南与水之北,阴指山之北与水之南。
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山水一般逞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
扩展资料:
阴阳相冲化万物,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即可从万物万事之间领悟到一丝阴阳之理。古人与后人都对其领悟,拥有不同的见解,因其万物存于阴阳之道,所以古今在各个学术中都有其影。阴阳一词,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和道理,简单笼统分为:阴阳对立,阴阳相冲,阴阳转换。
1、和阴阳在古代是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
2、自然,在道教教义中是指"道"的存在、运动、变化的一种特性或状态。道教以"道"名教,将"道"作为教义思想的核心。由"道"出发,从不同角度派生出了"朴"、"一"、"柔弱"、"无为"、"不争"等观念,"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自然"所描述的就是"道"的不加任何强制、不依靠任何外在原因、自己发生、自己存在、自己演化、自己消灭的一种性质和状态。《通玄真经》卷八《自然》篇,唐代默希子题注称:"自然,盖道之绝称,不知而然,亦非不然,万物皆然,不得不然,然而自然,非有能然,无所因寄,故曰自然也。"即自然是道的最重要的特性,道生万物都是不假外力自然而然的,而且是不得不然的。
更多关于和阴阳在古代是什么意思,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66b971616095487.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