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属于高氧鱼。因为它有嘴和鳃不能闭合的先天性缺陷,对水中溶氧吸收能力低,所以只能在高溶氧的水中生存。需要在水缸中有独立的氧泵24小时供氧,还能起到减少鱼的病害作用。
明白你的意思了,循环泵24小时开着是必须的,加氧+水循环,至于用不用24小时单独打氧,还是看个人,因为从养鱼的数量来看,循环泵自身产生的氧气可以满足鹦鹉鱼的供氧需要,但由于鹦鹉鱼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经过鳃部水流比较小,属高氧需求鱼种,所以最好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建议定时开氧气泵供氧。
水质要求
水温21度~35度,以25~30℃最好。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鹦鹉鱼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鹦鹉鱼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经过鳃部的水流较小,靠水流与鳃部交换氧气的能力较其父本与母本及其它鱼类就差得多了,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因此,饲养鹦鹉鱼的水体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水族缸最好配备生化过滤棉、水泵、增氧曝气设备。具体指标是PH值6.5左右、溶氧8毫克/升。[1]
5.2 温度控制
鹦鹉鱼对温度适应性较强,在2 0~3 0℃的水温中能自由生活。但是鹦鹉鱼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体色暗淡失去艳丽的光泽,甚至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者斑纹。饲养过程中最好使水温保持在2 5~2 8℃范围内,每次换水前后水温差不宜超过0.5℃。
5.3 饲养
鹦鹉鱼食性杂,食量大,人工饵料、薄片、颗粒、红虫、丰年虾、水虱等几乎什么都吃,而且相当贪吃,因此要养活鹦鹉鱼很容易,要养出体质健壮、体色艳的鹦鹉鱼却不是容易的事。每天要定时定量投喂饵料,合理搭配饵料的营养,定期投喂鲜活的小虾、小鱼,最好选用专门为鹦鹉鱼配制的人工饵料,添加了虾红素和D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鹦鹉鱼的体色更加鲜艳好看,为保证体色的鲜艳,应该经常投喂“宝增红”之类的饲料。
5.4 水缸
鹦鹉鱼新鱼入缸因为水质的突然改变会有变色,适应环境和调整水质以后会逐渐好起来的。最好先不要在鹦鹉鱼的缸里混养其他品种的鱼。水族箱中最好设大型水草、陶罐、沉木用来让鹦鹉藏身。但是经过人工训练的鹦鹉鱼可以改变胆小的习性:经常敲击水族箱,使鹦鹉鱼形成习惯;可以只投喂一半的食物,逼迫他们出来觅食;和胆量大些的鱼混养,带动它们活动。鹦鹉鱼的领地意识很强,经常会看到它们同类之间在打架,增加饲养的数量就会减少打架的现象。由于性情活泼好动,鹦鹉还喜欢搬弄底沙。
可与玛丽、珍珠、剑尾、丽丽。神仙鱼混养;可以和温和的大型鱼一起饲养。也可以从小就和体形小一些的罗汉混养,这是因为他们领地意识很强的缘故。加入青霉素、甲基蓝后也会使鹦鹉鱼体色变浅。增加光照、加强过滤、加厚滤材、加温到28度都是保持体色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新换水时要注意保持水质的一致。发现鹦鹉鱼退色时可以喂增色饲料或虾肉 但经过人工染色的鹦鹉鱼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肯定都会退色,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换成红色灯管也能从视觉是弥补缺憾。一定要定时增加黄粉,清除水中细菌,并及时清理泥沙中的粪便。
密度偏大,等它们长大后你的缸将来一定养不了这么多的鱼的,增氧时间对鱼儿没什么影响.缸底不要垫砂,鹦鹉经常会为了搬动底砂而争来争去,而且食物残渣容易沉淀在底砂中不易清理而造成水质恶化速度加快.
看你鱼缸多大,养多少鱼的。
鱼塘那么大,只养一条鱼是不用开氧气的,鱼缸小,鱼很多则要经常开,
我的1米缸,只养6条鱼,连续四天不开都没事。你的可以试探性着关一段时间,如果鱼经常露头就尽快开氧,如果关了氧气鱼更舒服,则不要经常开。(氧气过多,鱼儿也会得病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