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过剩与营养过盛意思一致,是指摄入的营养超过身体需求量,过剩的营养往往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皮下组织、内脏器官的周围以及腹部网膜上。男性的体脂肪率超过百分之二十五,女性体脂肪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即为肥胖。营养过剩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因而会引发高血压等疾病。生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物极必反。能量的摄入也不例外。如果机体摄入能量远超过机体消耗的能量,必定会造成能量的储备。这种能量的储备现象就是营养过剩的表现。多余的脂肪堆积起来,不仅体型不美观,还增加了身体的负担,使心肺机能减弱,并对身体尤其是下肢各
主要原因是“吃”上出现了问题,吃得过多,吃得营养过剩,吃得营养不平衡。因此,还要从原因入手。
首先要建立平衡膳食,防止热量过剩,营养收支要平衡,也就是说吃下去的营养够身体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用就行了。不要有太多的剩余,不为脂肪沉积提供多余的热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控制高糖、高热量食品,对产热较高的油炸食品、甜食、糖果尤应控制。
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太快,吃得太快,食量就会增大,每餐多吃几口积累下来就是可观的剩余热量,在不知不觉中就为体重超标增加了砝码。另外,要掌握食不过饱,越是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越要控制,做到“美味不可多用”。此外,要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做一些家务和劳动。劳动和体育活动,不仅能消耗多余的热量,预防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症是指由于过量摄食某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等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由不同营养物质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这类疾病发生的原因较多,较为常见的有:①过多的摄食,常见于配种公猪和怀孕母猪,往往由于饲喂超出其最适生产性能所需的日粮而食入太多的能量,导致脂肪过多,从而降低繁殖性能和缩短寿命。②在配制日粮时发生错误,引起某类营养物质过多而发病。③饲料添加剂或药物的不正当使用,也是本病发生的原因之一。④污染的水或矿物盐添加剂,常常引起微量矿物元素的营养过剩。
专家指出,营养过剩成为儿童,特别是城市儿童发病新趋势。
何为营养过剩?营养过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肥胖;另一是营养品补充过量。
单纯性肥胖儿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单纯性肥胖症的小儿越来越多,儿童肥胖也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日常常采用如下公式粗略估计小儿标准体重:
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月:体重(kg)=6kg+月龄×2.5kg;2~12岁:体重(kg)=年龄×2(kg)+8(kg)。
一般认为体重超过以上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伴,≥50%为重度肥胖。
引起肥胖的原因常常是多方面的,除遗传因素外,同时还与饮食行为密切相关。过度喂养、过早添加高热量的食物、用食物作为奖赏或惩罚的手段等均可导致儿童肥胖症。
肥胖应从小加以注意及防范。母亲孕后期就应防止营养过剩,避免巨大儿的发生,出生后应坚持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按婴儿实际需要进行适度喂养,在出生后三个月内避免喂固体食物。
定期到儿保门诊作体格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如小儿出现肥胖倾向则应该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方面加以注意。1岁以内孩子如果体重已偏胖,应该适当减少奶和主、副食的摄入量,用蔬菜、水果代替。孩子均衡生长是健康的象征,不要认为孩子养得越胖越好。
对已发生肥胖的小儿应调整饮食,限制每天摄入量,并严格进行计算和控制。应严格限制肥肉、油炸食品、奶油食品和含奶油的冷饮、果仁、糖果及高糖饮料、甜点、洋快餐和膨化食品等。同时要增加运动量,坚持每天下午或晚上运动一小时左右。减少过度的睡眠时间以控制体重。
儿童过补易成营养过剩
现在的儿童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想吃啥就吃啥,但现在的儿童却存在着补之过甚的问题,大部分父母还不知道儿童“过补”易生一系列儿童营养过剩病症。
补钙过多易患低血压。儿童过多补钙易患低血压,并使他们日后有患心脏病的危险。补钙过量的主要症状是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如果钙和维生素D均过量,容易引起高钙血症,钙如沉积在眼角膜周边将影响视力,沉积在心脏瓣膜上将影响心脏功能,沉积在血管壁上将加重血管硬化。
补锌过多易出现锌中毒。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疼痛、精神不振,甚至于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锌过多还会抑制铁的吸收利用,导致血液和肝脏内含铁量的减少,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儿童缺铁性贫血。
补鱼肝油过多易致维生素A、D中毒。鱼肝油内含丰富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A。过量可导致不想吃东西,表情淡漠,皮肤干燥,多饮多尿,体重明显减轻。
滋补品过多易造成性早熟。有些“让孩子高个儿”的营养滋补品,含有一些比较可疑的成分,可能导致儿童性特征发育异常。还有一些营养滋补品含有人参、鹿茸、阿胶、冬虫夏草、花粉、蜂王浆等成分,儿童经常食用,短期内显得食欲旺盛、精力充沛,长期饮用会引起性特征发育异常。
因为各种原因,有时孩子需要补充营养品。当需要服用时,可到医院检查,通过医学诊断决定儿童是否需要进补,并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切不可盲目给孩子服用营养保健品,造成拔苗助长的可怕后果。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