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卢瑟福的贡献

时间: 2023-03-16 13:13:32

卢瑟福的贡献

确立了放射性是发自原子内部的变化。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进入到原子内部这一新的层次,为开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原子物理学,做了开创性的工作;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并测定了的电荷与质量,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通过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由于电子轨道也就是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和经典电动力学的矛盾,才导致玻尔提出背离经典物理学的革命性的量子

汤姆生和卢瑟福的贡献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化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化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卢瑟福在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所以原子很小,但可以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是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化学史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卢瑟福,汤姆生,盖尔曼,查德威克各有什么贡献(初二物理 粒子到宇宙)

卢瑟福,他的模型是"太阳系轨道"模型,他认为原子象太阳系,原子核集中大部分质量和正电荷,而电子象行星一样在外围转动,他是通过阿尔法散射实验来提出这个模型的,这个实验高中的原子物理有介绍.
汤姆生:发现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盖尔曼因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了196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德威克卢瑟福学生证明了卢瑟福的推论说明原子内有中子

中国原子之父是谁?

中国原子之父:钱三强! 原子核之父——卢瑟福被称为原子核之父的英国科学家卢瑟福(1871—1939),是开辟科学新时代的少数几个人之一。1899年,28岁的卢瑟福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钍”和新型放射线;1902年他又发现一种原子可以蜕变为另一种原子,否定了原子永远不变的旧观念,荣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被称为卢瑟福实验),提出了一个类似太阳系结构的原子模型;原子中央是一个带有正电荷的硬核,所有带负电的电子围绕着这个硬核旋转,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这一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后来深入探讨原子结构奠定了基础。1919年,卢瑟福用放射性元素钋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获得了氮的同位素,第一次实现了元素的人工嬗变。1920年,他还预言中子的存在,认为原子核内部存在某些不带电的粒子,很容易打入原子核内,或者和原子核结合起来,或者在它的强大场内蜕变。12年后,这种中子果然被人们发现,成为轰击原子核的最佳“炮弹”,为原子核链式反应、释放原子能提供了条件。卢瑟福不仅在科学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还培养了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世界上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导师。卢瑟福也有失误的时候。他曾断言:“就释放能量来说,用原子核来做实验,可以说纯属浪费 。”然而就在他死后2年,第一个裂变反应堆在美国建成,这标志着原子能时代的到来。卢瑟福低估了他的发现的作用,但人类永远怀念他。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