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国方面:屈原的形象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的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
在性格方面: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
端午节将至,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和菖蒲等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全都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那么后人为何会去纪念屈原呢?时至今日似乎人们已经淡忘了那段历史,但是屈原对楚国所作的贡献却已经深深的映在当时百姓心中,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图:屈原
先说屈原的官职,他生平担任官职有二:左徒、三闾大夫。
关于“左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这样记载的:“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从《史记》中“议国事”、“出号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些词可以看出,屈原任左徒所担负的具体任务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参议国家大事,发号施令;二是接待宾客,应付外交事宜;三是草拟宪令,具体掌握国家的政策方针。
后人纪念屈原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此,屈原在担任左徒时间,制定了一些惠及农业政策方针,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得以推广应用,老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在屈原投江后纷纷自发纪念屈原。
关于屈原担任的第二个官职——三闾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此?”,这里的三闾大夫就是屈原被贬前的官职。这个官职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前任此职,其实是一虚职,没有左徒有实权。
再看那段历史。
战国末期,屈原为帮君主实现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形成富国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事与愿违,在屈原大行变革之时,因不与腐败者同流合污,得罪了楚国一部分达官权贵,在谗言之下,屈原被逐渐疏远,最终被革职、流放。屈原放逐后心忧频临灭亡的楚国,担忧楚国的命运,一边望着北方的国都,一边作诗寄托情怀。当得知楚国灭亡后,他心灰意冷,于五月初五跳入汨罗江。
屈原投江后,江上的渔夫和百姓听说了,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尸体,他们还拿来平时所吃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希望屈原的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这样端午节一流传就几千年。
时至今日,每逢端午节人们纪念屈原所寄托的感情没有过去那么强烈,仅仅流于形式,但屈原的生平事迹永远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为世人所称颂。
原因:
纪念屈原为了纪念他的民族气节,纪念屈原,其实并不是屈原投江自杀,而是他那种精神——“爱国。”一个人因为忧愤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不惜以死抗争,甚至“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样的情怀,这样的志士,当然值得这个国家的人民怀念。
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生辰八字
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约在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间。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恰巧,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
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所以屈原在作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摄提贞于孟陬”意为太岁星逢寅,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陬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
“惟庚寅吾以降”则说明屈原出生那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周显王二十六年(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同年正月二十二日。学界一般定为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