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十三经》之一,一共20卷。《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而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写的。《论语》以记言为主,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论是选择、探讨、交流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论,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部分汇编。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
不是,是孔子的弟子编写的。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孔子(公元前552 或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五四”运动以后,《论语》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为批判否定的对象,尔后虽有新儒学的研究与萌生,但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国并未形成新的气候。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不能不使人们重新选择新生的思想文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其中有的地方也记录了孔子弟子的言行。 《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而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写的。 《论语》大量照录了孔子的话,有些地方还记叙了孔子说话时的具体情况和神情语态,专门写了他的行动和生活习惯。这些不会是孔子自己撰写的。 《论语》中有不少地方写了孔子和弟子的对话,比如孔子和子路就“正名”问题有过一场争论。在争论中,写出了子路的鲁 莽、直率,写出了孔子怎样坚持己见。这似乎都是旁观者之作。 在《论语》中还有不少小故事,不仅写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还写了与他们持不同意见的人物。比如“长沮、桀溺耦而耕”一段:孔子让子路去问路。长沮问:“那位坐在车里的是谁?”子路说:“我是孔子的弟子仲由。”桀溺于是说:“你们这些人到处走来走去的,还不知路,不如像我们一样干脆隐藏起来耕田。”孔子听了感慨道:“我不能逃入山林与鸟兽同居,也不离开人群。”意思是仍要抱定救世之情,为救世而奔忙。这个小故事就写出了孔子与长沮等人两种思想的斗争。这样的小故事,大概也不会出于孔子之手吧。 《论语》是语录体的一部分。章节简短,前后不相连属,也没有长篇议论,文字很生动,耐人寻味。从全书来看不像出自一时一人之物,所以决不会是孔子一人编撰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