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如下:
1、走近西湖,一湖传说依旧迷离,一湖风景依然美丽。试看它春如醉,秋如醒,合四时景光,尽显晴姿雨态,夕霭朝晖,雪应霞酣,星初月午,安排着诗酒琴歌,话南渡当年,过去漫牵无限感;悄好这山为迎,水为送,披一蓑风月,遍寻亭榭楼台,名泉秀石,宠柳妍花,狎玩些烟波鱼鸟,算西湖此日,到来俱是有情人。
2、翻开西湖,骚人墨客留下的诗词多得数不胜数,才子佳人演绎的爱情更是扑朔迷离。泯着清风流云的水韵浅唱采莲曲,低吟浣溪沙;噙着风花雪月的柔情轻闻水墨香,醉嗅胭脂味。是谁西冷桥畔问小妹,
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声声慢》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南乡子》唐. 冯延巳
细雨泣秋风,金凤花残满地红。
闲蹙黛眉慵不语,情绪,寂寞相思知几许。
玉枕拥孤衾,挹恨还同岁月深。
帘卷曲房谁共醉,憔悴,惆怅秦楼弹粉泪。
3.《采桑子》唐. 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4.《清平乐》唐. 韦庄
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
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
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
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销魂。
5.《定西番》唐. 温庭筠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
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6.《念奴娇》宋.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7.《虞美人》宋.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洄,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8.《好女儿》宋. 晏几道
绿遍西池,梅子青时。尽无端、尽日东风恶。
更霏微细雨,恼人离恨,满路春泥。
应是行云归路,有闲泪、洒相思。
想旗亭、望断黄昏月,
又依前误子,红笺香信,翠袖欢期。
9.《渔家傲》宋. 张元干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
白鸟飞来风满棹。
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
醉眼冷看城市闹。
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10.《梅雨》唐. 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垂杨--------------
1.《杨柳枝》唐. 刘禹锡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2.《淡黄柳》宋. 姜夔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摧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3.《瑞鹤仙》宋. 吴文英
晴丝牵绪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
垂杨暗吴苑。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
兰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
又争知、吟骨萦消,渐把旧衫重剪。
凄断。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
歌尘凝扇。待凭信,拌分钿。
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
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4.《内家娇》宋. 柳永
煦景朝升,烟光画敛,疏雨夜来新霁。
垂杨艳杏,丝软霞轻,绣出芳郊明媚。
处处踏青斗草,人人眷红偎翠。
奈少年、自有新愁旧恨,消遣无计。
帝里。风光当此际。正好恁携佳丽。
阻归程迢递。奈好景难留,旧欢顿弃。
早是伤春情绪,那堪困人天气。
但赢得、独立高原,断魂一饷凝睇。
5.《春行》唐. 李益
侍臣朝谒罢,戚里自相过。落日青丝骑,春风白纻歌。
恩承三殿近,猎向五陵多。归路南桥望,垂杨拂细波。
6.《折杨柳》唐. 李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7.《隋堤柳》唐. 杜牧
夹岸垂杨三百里,只应图画最相宜。
自嫌流落西归疾,不见东风二月时。
8.《晚春》唐. 刘希夷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9.《贵游行》唐. 韦应物
汉帝外家子,恩泽少封侯。垂杨拂白马,晓日上青楼。
上有颜如玉,高情世无俦。轻裾含碧烟,窈窕似云浮。
良时无还景,促节为我讴。忽闻艳阳曲,四坐亦已柔。
宾友仰称叹,一生何所求。平明击钟食,入夜乐未休。
风雨愆岁候,兵戎横九州。焉知坐上客,草草心所忧。
10.《浪淘沙》宋.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读《西湖的绿》有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西湖的绿》有感1 这几天学校放假,我有幸读了著名女作家宗璞的散文《西湖的绿》,读完之后,我完全沉浸于西湖那如梦如幻的仙境之中,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西湖中,喝着茶香浓郁的龙井,看着美丽无比的西湖……
《西湖的绿》记叙的是作者第四次来到杭州,游玩于西湖,欣赏西湖柔美可爱、秀丽迷人的风景,深深领略了西湖的“绿”,让作者流连忘返,念念不忘。
当我读到:“……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时,我不由心中想起西湖,好像我就漫步于雨中的西湖,没有春光、没有秋意,有的是满湖的烟雨,满眼绿色的雨丝在空中飞扬。我正在游黄龙洞,正在屏风山上远眺,正在九曲十八洞里穿梭。漫步苏堤,绿茸茸的青苔如此鲜嫩、如此可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蓬勃生机,弥漫我的双眼,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滴溜溜的翩翩起舞,简直好像满池的荷叶在裙袂飞扬。古来写西湖的名家圣手何止千万!可我去唯独钟情于西湖的绿。细细读来,使人感觉到文章主要描述了两个字——“绿”和“变”。没有“绿”的描写,“变”就成了空中楼阁,而没有“变”的点化,则“绿”也就成了过眼浮云。作者对绿的描写不只是写它的色相,而是展现它的神韵,写出它是生命的颜色,是茁壮的生命力。
作者抓住绿字,泼墨如水,描绘了西子湖畔的秀丽山水,使读者的心灵深受感触,甚至读一篇文章胜于游一次西湖!读完这篇散文,我不禁低吟: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连好几天,我一有空,就翻开这篇散文来读一读,直到我会背诵,直到心醉神迷。因为,这就是我的祖国的一角,可谓物华天宝!因为,她拥有如此美丽的景色而钟灵毓秀!难怪作者说: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一到这些名山大川异地胜景,总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震荡着我,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
我,因为读了这篇文章,即使没有去过西湖,但我却深深地爱上了西湖。
读《西湖的绿》有感2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散文,内容优美,描写生动,非常有感觉,仿佛就像置身于西湖之中。
文中的西湖的“绿”写得好!我们可能以为身边只有树叶的深绿,小草的深绿,可是不然,作者却把西湖的“绿”写得美轮美奂。首先,比喻的手法用得恰到好处。从飞来峰到亭旁,一路的“绿”让人陶醉,尤其是“如飞珠滚玉一般”这个比喻词用得好,这样既写出水珠的饱满,又写出了水流的湍急,仿佛西湖的亭旁的溪水跃然纸上。
随后,作者又写了西湖名胜景观的“绿”,什么“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都写出了绿的各种“姿态”。接着,又详写了苏堤的“绿”,绿萌萌的,可爱的,莽莽苍苍的,非常美丽。
最后,作者又写了自己在花港观鱼的情景,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一种生机勃勃、跳跃满地的绿。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所有的植物都茁壮的成长,正是因为有了绿色,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美丽,更加朝气蓬勃,更加繁荣。再加上作者以拟人的手法,荷叶在裙袂飞扬,翩翩起舞,好像在我眼前,就是那令人流连忘返的西湖!
读《西湖的绿》有感3 前两天我读了语文四年级下册同步阅读教材《百合花开》中的一至四课,其中对《西湖的绿》这篇文章最为喜爱。
通过读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上尤为细致,他从西湖的各种各样的绿到观鱼港的另一种绿,每一种绿都写得那样细腻,那样生动,如有的绿的发黑有的绿的发蓝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只是一个绿字,竟也写出了因绿而使各景点呈现出的的不同气势,仿佛让我们也融身到了那些绿中,也徜徉在西湖的美景之中。
我从没有去过西湖,但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觉到自己好像也到西湖游了一趟,亲眼看到了西湖的绿。我想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最大的原因就是作者的文章写得美仑美奂,精辟的.用词,优美的句子,文章还运用了比喻、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不难看出,作者将自己对杭州西湖的喜爱真正融入到了文章之中。
读了这么美的文章,再联想到平时自己写作文,即使观察到了事物的各个方面,在写时也只是三两句话就完事,即使知道有些好词、好句在文章中能用上,但也不会灵活运用,不象在《西湖的绿》中,作者就引用了我们上学期所学的苏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我目前在写作文中最欠缺的。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想,在今后写作文时我也应该把心沉下来,用心观察事物,学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读《西湖的绿》有感4 解已哲暑假里,我阅读了中国当代作家宗璞的散文《西湖的绿》,这篇文章十分优美,写出了西湖的很多种“绿”: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都写出了绿的性格。“幽”透出黄龙洞绿得幽静和深沉;“野”则写出了屏风山绿得十分惹眼,有一种张扬的感觉;而“闲”则刻画出九溪十八涧绿得十分清新、清清爽爽、让人看了心里十分舒坦。作者这几个词用得太妙了!“心旷神怡”和“这一片绿色的影中”又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形容青苔,作者用了“绿茸茸”、“鲜嫩”二词。“绿茸茸”让人觉得充满生气、“鲜嫩”则刻画出青苔的水灵、娇小、可爱。用词相当精炼传神。形容水珠在荷叶上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作者用“翩然起舞”而不是“翩翩起舞”,在我看来,“然”这个字表达了伸展双臂即将要起舞,让人有一种想象的空间,十分恰当。这篇散文十分精炼却也十分注重细节描写,把绿色写得很灵动,而且“千姿百态”,用词精妙而准确,语句优美又富有诗意,而且把景色描写得很细致。例如作者描写青苔的形状,“如耕牛,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描写得相当到位,这也说明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和认真。
《西湖的绿》整篇文章写得都是景,从那些优美准确的字词中,能体会出作者认真的观察、细心的思考。真是一篇难得的写景佳作!这篇美文也激起了我心中对西湖美景的神往: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什么时候我能与这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来一次亲密接触呢?也许,就在这个绿色的夏天……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西湖醋鱼何时美,独数杭州楼外楼。
3、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4、四面空波卷笑声,湖光今日最分明。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7、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8、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9、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
10、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
11、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
12、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13、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14、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
15、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1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7、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18、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19、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20、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21、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
2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3、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馐里鲜。
2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5、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26、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27、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西湖的雪景》是钟敬文老先生的一篇散文,在文中,钟老先生用他美妙的文笔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西湖雪景的画卷。
雪,在西湖之胜景中,并不引人注目,游客们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但我认为,在钟老先生笔下的《西湖的雪景》,仍然是很值得去欣赏的。作者曾两次来到西湖看雪景,第二次写得尤为详细。我最喜欢的,是到灵隐山的`情景:以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么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都大些,在径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
我是一个爱雪的人,爱雪那洁白、纯洁的颜色,所以对西湖这如此美妙的雪景有着由衷地喜爱,雪下得很大,压得竹枝和竹叶都向下低低地垂着,加上作者的摘录:“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倾听。”有着点点诗意。虽然西湖的雪景不如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下得急而大,也没有把千山万水粉妆玉砌,但西湖的雪景却更令我向往。
其实,西湖的大雪也将观海亭粉妆玉砌了一番,“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这雪虽称不上瑞雪,但它是一场好雪,也许它并不预示着明年是丰收年,但它仍带给了作者无尽的回味,同时也带给我无穷的向往。
《西湖的雪景》虽然是一月的雪,但是它也是一场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万物即将复苏的好雪。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