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分别如下:
一、特征:
1、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纺锤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都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并且整齐地排列在赤道上;
4、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树木加倍,移动到细胞两极;
5、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进入细胞间期。
二、意义:
1、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主回答】
1.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2.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的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扩展资料】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基本形式,也称间接分裂或核分裂。
在这种分裂过程中出现由许多纺锤丝构成的纺锤体,染色质集缩成棒状的染色体。
1882年W·弗勒明最先将此种分裂方式命名为有丝分裂。通过有丝分裂,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得以准确地在细胞世代间相传。通过有丝分裂和才能实现组织发生和个体发育。致癌因子通过使有丝分裂的调控失常而导致肿瘤发生。
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分G1、S和G2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这两个阶段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一般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细胞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
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等,一种分裂的特征应该是相对其他分裂方式而言的。
有丝分裂最主要的特征:子细胞中核遗传物质复制后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细胞和母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减数分裂主要特征:存在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遗传物质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子细胞中遗传物质减半。
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适度生长;
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
中期:纺锤体受纺锤丝牵引,排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细胞两极(暂时四倍体);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mitosis)又称为间接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有丝分裂(mitosis),又称做间接分裂,是E. Strasburger(1880)年发现于植物,由W. Fleming于1882年发现于动物。
特点是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有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使已经在S期复制好的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高等植物)。
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不同的。
有丝分裂各项目变化(以二倍体为例)
染色体变化
体细胞:2N 间期:2N 前期:2N 中期:2N 后期:2N-4N 末期:4N-2N
DNA分子变化
体细胞:2A 间期:2A-4A 前期:4A 中期:4A 后期:4A 末期:4A-2A
染色单体变化
体细胞:0 间期:0-4n 前期:4n 中期:4n 后期:4n-0
扩展资料
1、有丝分裂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形定数清赤道齐
后期:点裂体增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2、分裂期口诀
前期:膜仁失,两体现;(两消两现)
中期:体列中,数清晰;
后期:点裂增,体均分;
末期:前期反,中现板(植物)。(两消两现)
3、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线粒体——与提供能量有关 ;
高尔基体——与植物新形成的细胞壁有关;
核糖体——与全过程需要的蛋白质合成有关,主要与间期进行的DNA复制需要的蛋白质有关;
纺锤体——纺锤体是产生于细胞分裂前初期到末期的一个特殊细胞器。
-有丝分裂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