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俞敏洪大学四年应该如何度过

时间: 2023-03-20 10:41:10

俞敏洪大学四年应该如何度过

俞敏洪,1962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担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

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大辞职,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6年带领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2009年获得CCTV年度经济人物 ,2012年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

1、大学一年级,做好一份人生职业规划 。2、至少

俞敏洪:大学4年读了800本书,你呢?

最近看到一位年轻创业朋友的微信朋友圈:

参加一个读书会,主持人让大家按2017年的读书数量排队。数量少的站左边,数量多的站右边。这位朋友站到最右边说:“ 去年我大概读了60本书。 ”引起现场一片惊讶和艳羡。

读到这个故事,我感触很大。

我的这位朋友,一边在自己创业做培训学校,一边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充电,还经常看到她在朋友圈晒自己健身的照片。

创业者,从来没有闲人。她能在工作之余,抽出这么多时间看书。1年60本,那就是每个月5本,几乎是每周1本书了。那么问题来了:

每周读1本书,这个阅读量高吗?

读书会,是民间读书人的圈子,参加的人完全出于兴趣,那么汇聚的就是一些真正爱读书的朋友。

在这么一群书友眼里,1年读60本书,都已经是非常大的阅读量了。可想而知,其他不读书的人,恐怕1年6本书都读不完。

那么普通上班族在业余时间,每周读1本书,确实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但是我也看到豆瓣、知乎上 有很多读书狂人,读书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每天读1本书,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你可能会好奇,这些人读书这么快,到底看进去了多少?我相信他们不只是看得快,也看得好。

阅读就是如此。你看得越多,就消化得越快。你消化得越快,你就越会沉迷于阅读。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1天读1本书,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因为很多书,他们只要选择性地看自己需要的东西,大部分知识,自己已经懂了,自然不需要花时间去消化了。

你可能会说,跟这些大神相比,我简直像个废物。嗯,杨枫也是同样的感觉,被实力碾压。

但是回到文首的例子,你会发现, 如果你能每周读1本书,你已经是周围人中的佼佼者了。因为大多数人,几乎是不读书的。

他们的日常活动,就是玩手机。男生大概是打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之类,女生一般是逛淘宝追剧。讲真,你们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宝贵的时间,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低级娱乐中,白白地流失掉了。

罗振宇曾经提出国民总时间的概念。每个人的空闲时间,是一个固定量。 所有的商家,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抢占你的注意力和时间。

不信你看,那些网游,做得一个比一个好玩。练不完的级,通不完的关,一个又一个的头衔和荣誉,简直好玩到爆。连跳一跳这样简单的小游戏,看看朋友圈有多少人为了进排行榜,而日夜奋斗着。

那些追不完的剧,也是消耗注意力的杀手,不断地蚕食我们的时间。现在良心剧越来越少,脑残剧越来越多的原因,就是那些导演,已经都成了精明的商人。

他们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弱点和喜好是什么。喜欢高颜值,那就上小鲜肉;喜欢跌宕的剧情,那就是编狗血的故事。总之,普通观众喜欢什么,就将那些喜好放大到极致。

普通人喜欢什么?还不是吃喝玩乐嘛!

所以成就了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还有那些商家,花式促销,打情怀牌,把商品做得无比精致,反正只要能吸引你注意力并掏腰包的手段,用到极致。

当产能过剩,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变成了选购品,所以才有了“逛超市”、“逛淘宝”这样的字眼。购物变成了一种消耗性的娱乐活动。

所有这些花花绿绿的事情,都在瓜分你的时间总蛋糕。所以,留给很多人读书的时间,几乎是少得可怜了。

反过来说,你能抽出时间每周读1本书,你就能超越大多数。

读书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

狭义的读书,就是上学参加考试。 对于很多大山深处的孩子来说,恐怕是唯一的出路。

我中学时的家教老师,是985高校的高材生。当时他刚刚进入大学,每周末抽时间做家教赚钱。2天时间,要接4个学生,每个学生2个小时。当时每个小时的课时费是50块,1周除去交通费,能赚300多块。

1个月可以多出1000多块的零花钱,我觉得他已经很牛逼了。但其实对他来讲, 这点钱根本不够读完4年大学。

他家在湖北农村,我暑假时曾经去过他的家乡。绿皮火车到武汉,然后坐2个小时面包车到镇上,再坐半小时摩托到村头,最后再步行15分钟,才到他家里。

到了他家,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家徒四壁。窑砖修的土房,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泡。家具就是简单的桌椅、床、衣柜。

厕所,就是路边的一个小土屋。里面一个便缸,放两块木板,就是蹲坑了。苍蝇还是小事,地上到处爬的臭蛆,真的恶心到我了。

那一天,我便秘了。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走出山村的唯一出路,就是上学读书,参加高考,到大城市生活。可喜的是,他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然而还有那么多山村的孩子,他们可能一辈子,就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地过活。要不就是提着重重的行李,到广东的富士康这种血汗工厂当普工。

读书,对于底层的孩子来说,就是逆天改命。

04.

广义的读书,就是读教材以外的“闲书”。在我看来,读书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1、娱乐消遣

虚构类作品,大多承载了娱乐消遣的作用。尤其是现在的网文,《甜妻你真调皮》、《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的网络小说,读起来是非常爽的。有时候甚至让人欲罢不能。

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人鬼脚七,曾经读《凡人修仙传》无眠无休,简直入迷。

供享乐的小说,虽然读着很爽,但是读完也就忘掉,没有太多营养。

2、获取新知

在书中获取知识和视野,是最常见的好处。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圈子,其实是狭窄的。每天见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过重复的生活。

一个不爱读书、不去见世面的人,很难想象他可以获得有趣和更高层次的人生。

虽然活了几十年,但是每天都过得一模一样,思想境界没有任何提高,能力水平也没有丝毫进步。吃喝玩乐,混吃等死。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扩展眼界、认知升级的方法。

股神巴菲特84岁了,还在坚持学习。合伙人评价他是“长了两条腿的书”。不断从书中吸取营养,保持敏捷的大脑和对生活工作的热爱,是他的成功秘诀之一。
3、改变人生

读书改变人生?还真是。

曾经有一本畅销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提出的目标是这样的,读书分三个阶段:基础定向阅读、加强定向阅读、深层定向阅读。

你说,这不是扯淡吗?一个人哪能读这么多本。

还真有人做到了。自媒体大咖剽悍一只猫,就是坚定的读书实践者。他曾经在公众号写道:“2016年要采访100个大神级牛人,写100篇人物访谈;读完100本致用类书籍,写100篇读书笔记。”

然后不断地践行,阅读、写作、演讲、做社群、1年涨粉将近60万。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学习,成为自媒体大号,真的了不起。

读书,真的可以改变人生。

所以,别等了,给自己订个读书计划,开始读吧。

你问我哪里有奇迹,其实秘密就藏在书本里。

俞敏洪高考考了4年才考上大学,那么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不同,每个人看待高考的态度也不同,当一个人将高考作为一个进入自己理想通道的大门,并不是因为是高考而去高考,因为必须要高考而高考的话,那么他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一直为之努力。

俞敏洪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我们看到了他的成功。我们也知道任何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是需要坚持的,所以在创立新东方并且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他一定经历了很多我们常人难以去克服的困难。那么这样的毅力,我们可以从他坚持4年高考而只为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而看到,他是一个可以为了一件事情而去不断付出努力的人,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秘诀。毕竟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会选择退缩,也许在成功的前一秒就放弃了。

有很多人会不太理解俞敏洪的这种做法,也许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有很多人在高考时都会与自己的目标失之交臂,但是很多人会选择去上自己并不是很理想的学校,他们不想重读高三,他们不想或者是不敢去再参加一次高考,面对旁人的流言蜚语,那何况俞敏洪参加了四次呢,可见他有足够的勇气与胆量去挑战自己。他要面对的是再次失败的可能,他要思考如果这次又没考上,是该选择来年再战还是就此放弃,所以他也许高考对于他来说是无止尽的,他在为一些未知的东西在不懈努力,他要去扛住前面几次的失利带来的压力和挫败感。

所以我们关注不应该是俞敏洪参加四次高考的数量之多,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他参加四次高考背后折射的他身上的一些珍贵的品质。参加4次高考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受都可以做到的。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