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粥割齑:等粥冻结后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形容十分刻苦。
范仲淹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和切成细末的咸菜一起吃,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割齑的美誉。古文为:“日作粥一器,分四块,早暮取二块,断虀数茎,入少盐以啖之。如是者三年。”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形容十分刻苦。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和切成细末的咸菜一起吃,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割齑的美誉。古文为:"日作粥一器,分四块,早暮取二块,断虀数茎,入少盐以啖之。如是者三年。"
1、读音:huà zhōu gē jī
2、近义词:划粥而食
3、造句:
(1)、“划粥割齑”的典故便出自范仲淹的刻苦读书。
(2)、后世便有了划粥割齑的美誉,但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3)、我要学习划粥割齑的精神,努力学习。
(4)、如今能做到划粥割齑的人几乎没有了。
(5)、虽不需要学习划粥割齑的做法,但也要认真刻苦地学习。
划粥割齑的故事
范仲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有非凡才能。他最著名的文章是《岳阳楼记》,文章中“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下面是一个有关他小时候艰苦学习的故事。
范仲淹是公元十世纪宋代人,他不到三岁时,父亲因病去逝,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十几岁时,范仲淹只身外出求学,到当时著名的应天府书院拜师学习。在应天府书院期间,范仲淹生活非常艰苦,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买粮食,所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只能喝粥。他每天早上把米粥煮好,等粥凝固后,把粥划分成三块,再把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日三餐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一位朋友来看望他,发现范的伙食非常差,于心不忍,就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生活。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有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只得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的鸡、鱼之类的美食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也没有动。他的朋友十分生气,对范仲淹说:“你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他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
有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医生,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后来,范仲淹果然当了宰相,成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
范仲淹把兴办教育和改革官僚机构作为强大国家的两个重要方面,他在全国大力兴办学校,增强师资,培养国家急需的各种人才。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地提携有才能的人,后来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欧阳修、文学家周敦颐、哲学家张载等都得到范仲淹的帮助。
范仲淹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勤于创作,写下许多佳作。值得称道的是,他反对当时内容浮华空泛的作品,主张文学应该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一主张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