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律之所以不禁枪,是因为美国人民有推翻暴政的自由;1776年7月4日,在北美洲十三个殖民地的代表举行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由托马斯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献之一,它闪烁着自由和人权思想的光芒;1789年,美国第一届国会召开之际,宪法第二修正案做为一项制约国会与总统联邦权利的平衡力量予以提交,并于1791年,与另外9条宪法修正案一起获得批准,组成了美国权利法案的前10条;美国《权利法案》的第二条规定: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所以美国不禁枪。
美国不禁枪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早期欧美移民在踏上美洲大陆时,美洲大陆还没有被开发,还有大量的野兽,以及和印第安人有着一些利益冲突,所以环境要求一般每家都需要武器自卫,还有狩猎早期移民的大部分肉食都是由狩猎所得,作为一种半耕半猎的生活方式,武器也就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
这一点和欧洲以至于中国都不一样,在这两个地方,武器一开始就是用来打仗的。所以美国人对于武器的认识和大部分地区对于武器枪械的认识都不相同,这一点反应到美国独立之初就把个人拥有武器写进了宪法,这个就是因为习惯成自然的缘故。
当“五月花”号上的殖民者来到北美大陆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异常艰苦和危险的环境。出于对自卫和狩猎的紧迫需要,北美人早期的生活可以说是与枪“形影不离”。当时社会没有有效的公共治安与防卫措施,枪支在保障人身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使他们沿袭了从英国继承来的军事和自我武装,以及共同防御的传统。后来,美国人依靠民兵武装组建的大陆军赢得了对大英帝国的独立战争。美国国父们深知枪对美国人的重要性,因此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持枪权受到宪法保护。所以,在美国的历史中,枪给美国人带来了自由和新生活,美国人对枪不仅有现实需要,而且还有感情色彩。
美国人还从革命中获得启发:个人和国家抵抗专制的最后防御在于人民愿意并能够拿起武器,而不是依靠国家的常备军,因为后者也可能成为镇压人民的工具。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组成民兵的权利不得剥夺。这个权利一旦剥夺,很可能成为国家对人民进行专制的先兆。最终,持枪权和一系列民主基本权利被写入宪法,同言论、财产、组成民兵等不受侵犯的权利一样,制宪者到修宪会议,赋予了美国人拥有持枪这样一项法律权利。
毋庸置疑,持枪权的支持者当然知道枪支的潜在危险,威胁公共安全,但他们认为,这一权利存在的价值仍然大于取消它所带来的利益,不能因为持枪权会招致杀害无辜的风险就剥夺人们的此项权利。为了降低安全风险,可以对持枪进行一系列的限制。例如:对购枪者的背景进行调查,对枪支的类型和使用进行规定,甚至要求购置者登记记录备案等。
但这与全面禁枪的做法根本不同,后者是对个人权利的直接剥夺,等同于因噎废食。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不能因为互联网上有不少“很黄很暴力”的网站和内容,就干脆取消人们的“上网权”。
也许有人会说,即使持枪权在18世纪有其重要性和可行性,如今面对拥有核武器的美国政府、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企图用枪反抗暴政,简直是异想天开。再说,已经搞了两百多年民主制的美国不大可能蜕变为专制政体,持枪抵抗暴政的合法性不足。
这种说法看起来颇有道理,但也遭到了反驳。尽管美国政府拥有子弹、炮弹、导弹甚至原子弹,但官员不会拎着原子弹去拆迁或者征税,普通枪支足以对付暴戾的执法者。即使政府真会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倘若人人拥有枪,也可以形成一支不可小觑的反抗力量,至少他们比那些手无寸铁的民众更容易抵挡暴政。
法国大革命的多次波折也警告着美国人:政体的变迁从来不是直线前进的;政体退化的可能性并不为零。只要退化为专制体制,造成的后果将无法承受。因此,即便可能性微乎其微,民众也必须保有反抗这种退化的有效手段。退一万步讲,就算美国政府不会退化为专制政体,那也难保这么庞大的政府机构不会出现贪赃枉法、滥用公权的“蛀虫”,或是出现具体的违法行政举措和不公正司法判决,这同样是威胁民众自由和权利的暴政。自由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的,捍卫自由的努力必须持续不断、永不停息。
1, 拥枪在美国成为习俗,虽然有负面作用。但习俗是顽固的,如同中国的鞭炮,可以说出一大堆负面影响,放炮本身可以说毫无正面作用。但是没有鞭炮,就没有气氛。这是习俗。
2,有很多人死于枪案,如果没有枪,这些人就不会死?不是,枪只是工具。没有枪,还有其它手段。当然因为威力的减小,伤害会小一点,但不会没有。如果在一个有枪的社会禁枪,会减少伤害?不会,因为守法的人先缴枪,而违法的人很容易搞到枪,在一定时期内伤害会上升。所以美国不应禁枪。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