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J将围棋确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现代观点并不认为围棋起源于某个传说,应该起源于早期人类劳动间隙中,对人类活动的探索和模仿。据记载的围棋古代规则,和苗木移栽很相似,即历史上苗木移栽技术广泛使用的那个时期。
尧舜以棋教子
琴棋书画,中国古代四大艺术,源远流长。
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
晋朝人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还提到,舜
觉得儿子商均不甚聪慧,也曾制作围棋教子。
《路史后记》写得更为详细。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朱,儿子行为不好,尧
很难过,特地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注一)
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
不过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夏人乌曹作赌博围棋。”(注二)
唐朝人皮日休在其《原弈》一书中则说,围棋始于战国,是纵横家们的创造。
他的根据是,围棋“有害诈争伪之道。”(注三)
这样一来,围棋又成了寻欢作乐,耍弄权术的工具了。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过是推测而已,尧、舜之说只是编织的美妙传说。乌曹在
《古史考》中被认为是造砖的先祖。在造围棋方面找不到更多的佐证。至于皮日休
提出的围棋源于战国。更不足为信。早在春秋时,孔子就已经提到围棋了。
在甘肃水昌县鸳鸯池出上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罐,不少绘有黑色、红色甚至彩
色的条纹图案,线条均匀。纵横交错,格子齐整,形状很象现在的围棋盘,但纵横
线条只有十至十二道,而不象现在是十九道。考古学家讽称之为棋盘纹图案。
湖南省湘阴县挖掘出一座唐代古墓,随葬品里有围棋盘一件,大小呈正方形,
纵横各十五道。
在内蒙发掘的一座辽代古墓里,挖出围棋方桌,高十厘米,边长四十厘米,桌
上画有长宽各三十厘米的围棋盘。棋盘纵横各十三道,布有黑子七十一枚,白子七
十三枚,共一百四十四枚。另有黑子八枚,白子三枚空放着。想必墓主生前好弈,
舍不下一盘残局,带到九泉之下琢磨去了。
这些只是众多考古新发现中的几件古物,但足以说明几点:首先,不容置疑的
是,围棋在原始社会时,已具雏形。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已经基本形成。
其次,从出土棋盘的十、十三、十五……直至今天通用的十九道线的发展过程
看,围棋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某一天里突然创造出的奇迹,而是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
棋子由少到多,着法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变化过程,时间跨越数千年,集聚了无数
围棋爱好者的智慧和经验,逐渐被改进,被丰富,最后形成今天这种规模的。从这
个意义上来讲,围棋的创造者,是我国广大的劳动群众。
由于战事频繁,军事学知识渐渐积累起来。下围棋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
遣将有几分相似。战争的需要势必加速围棋的发展。两汉时己有人把围棋当作兵法,
《隋书·经籍志》还有棋谱收入兵书。
围棋的故乡是中国
有了上面那些推断和考古学家的发现,围棋诞生于何处已不言自明,但是,日
本松井明夫先生在其《围棋三百年史》的“发端”一篇中说:“围棋与象棋有它们
的共同的祖先,就是中亚细亚的一种‘盘戏’。它流传于西方成为国际象棋,流传
于东方而受到中国天文及其他科学的影响,改良成为十六道的围棋。”
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回顾历史,从《左传》、《论语》、《孟子》等书中。很容易了解到,围棋在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行,甚至出现了诸侯列国都知道的围棋高手。众
所周知,那个时候,中国和西域各国还没有交往。直至西汉时方有张骞出使西域,
中国才和中亚细亚诸国有了文化交流。而那时,围棋在中国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了。
从弈到围棋
现代人说弈,包括围棋、象棋、军棋等等一切棋类。最早的时候,弈是专指围
棋的。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弈,围棋也。从丌、亦声。”
丌的古文字为两人举手握棋对局的象形。
弈即围棋,还可以在《论语》。《左传》中发现,《孟子》中也提到过。
“围棋”一名也是发展而来的。西汉未杨雄在《方言》中说:
“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
可见,西汉年间,弈已成了围棋的别称。仍然称弈的。只有北方部分地区。
到了东汉,围棋已在书面语中普遍使用,比如马融著的《围棋赋》,李尤写的
《围棋铭》等。
围棋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除了“弈”和“围棋”,还有“许多有趣的名称。晋
朝时,有人称围棋为“坐隐”和“手谈”。(注四)不过到最后,还是这概括了围
棋着法的“围”字保存了下来。
围棋大约在4000多年前由尧发明。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1964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就采纳这种说法,甚至将围棋发明的确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尧作,春秋战国时代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