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由右旋绕佛塔。又作绕塔。与“绕佛”同义,皆表示恭敬仰慕之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九·三九一下):“多宝佛塔从地涌出,释迦牟尼佛即以右手开其塔户,行者欢喜赞偈,绕塔满七匝已,多宝如来出大音声。”
在佛经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到佛面前,头面作礼,右绕三匝这类的说法。头面作礼就是顶礼。环绕,这在印度习俗之中,同样是一种尊重,敬仰的意思。
佛塔的近义词就是佛头,佛头常用于念珠之上的,同样看起来形状也就像是一座小宝塔又或者是一个小葫芦。而在佛教中真正建立的佛塔,所存在的意义以及作用又是什么呢?跟着我在本期的佛教文化中了解吧!
【什么是佛塔?佛塔的作用是什么?】佛塔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一开始是供养舍利等圣物,纪念圣者的作用,应该是不可以随便进入的。而中国人的佛塔将楼阁和塔本身结合起来,建了楼阁式的佛塔。
佛塔的起源,上可追溯到释迦牟尼佛以前。佛典如《四分律》、《五分律》等都曾提及地下有迦叶佛古塔之事;而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舍卫国的给孤独长者也曾经供养佛的发塔、爪塔。在佛陀涅盘后,弟子们因为缅怀、纪念佛陀的缘故,便建塔以供养佛舍利。
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造塔的原因也变得很多,并不一定是为了收纳敬奉舍利。《长阿含经》云:「于四衢道起立塔庙,表悬缯,使国行人皆见法王塔,思慕正化,多所饶益」,便说明了造塔是为了使人不忘佛陀教诲的另一层意义。而在佛塔中,通常会安奉着圣者舍利、经书及各种吉祥物品,让绕塔及顶礼者皆能积集功德。
在象徵意义方面,佛塔则是代表了佛陀的圣意、法身,而且佛塔的每个部份都揭示了成佛之道。除了表佛身及五大外,佛塔下层基台则代表十善业、三阶代表三宝、狮座代表法住於世、莲座代表六度、基座四角代表四无量心;整个佛塔则代表包括三十七道品在内的六十名数。
礼塔,即是以恭敬之心礼敬佛塔,即使是简单的顶礼,或是洒扫、供养等,皆能累积深厚的福缘。甚至即使是我们只在心里,对他人建造塔的功德生起一点点随喜之心,都能获得无量的功德。
佛塔是威力强大的圣境,甚至连无心地绕塔一周,都足以让我们净罪集资。因为诸佛有无量无边胜福德故,无量无边大智能故,无量无边三昧解脱等,种种希有功德法故,吾等学佛修道者,若能「如法」绕塔,所得功德,如佛在世等无差别。
顶礼,指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
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
顶礼膜拜: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承接所礼者双足。向佛陀圣像行礼,舒二掌过额、承空,以示接佛足。又称头顶礼敬、头面礼足、头面礼。
"顶礼",向佛、菩萨或上座行此礼。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两掌过额承空,以示头触佛足,恭敬至诚,就是俗话说的"五体投地"。
从前,一位比丘顶礼有佛陀头发、指甲的佛塔,阿难尊者请问释尊他顶礼的功德,世尊答言:他这样顶礼一次,将获得自己身下所压面积直至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轮王位,然而这还不能达到其顶礼功德的边际。”
扩展资料
顶礼仪式
顶礼有『全身顶礼』与『五体投地顶礼』之别:
1、五体投地顶礼式:身之四肢(两掌两膝)及额间五部,完全着地,若仅四肢着地,而头额间不着地,
如《菩提道次第修习加行六法妙道入门经注》及《兜率天赞叹经三修道根本常演中道修法妙语明证经注》云,顶礼时头额不着地,将来堕在悬头地狱,若生人中,则受驼背残疾之若,又五体投地后,同时全身旋即起立,愈速愈妙,不可伏地久停,起时两手不可向背后伸展,
依《赞叹经》注,引据《丹巴戒索》大师云,头伏地久停不起,将来生畜生道中,得鳄鱼身,如生人中,身不美观,愚而无智,起时两手若向背后伸展,则生边地,不闻佛名,又闻诸上师云,五体投地后,
两手掌落地同时身体应即起立,切不可两手向上一翻,使两手掌朝天,以经中及藏地礼仪,均无翻手之理,每见汉地磕头,皆翻其两手,掌心向上,不知系据何经典,若谓掌心向上,系顶礼佛足之意,按诸经典,虽有顶礼佛足之说,但其仪式,并不如此,兹据《授比丘戒仪轨》云,佛住世时,
说法讲经,座下诸众若有启请右绕三匝,顶礼佛足,系以两手抱佛菩萨之双足,头触其膝,下小腿相并之间,为最敬之礼,于佛涅盘以后,凡受圆满具足戒时,仍然行此大礼,今汉地磕头,以翻手为顶礼佛足者,或即由于传讹,亦未可知也。
(二)全身顶礼,准前五体投地法,两掌两膝着地,同时两掌向前用力推出,随将两腿同时伸直,全身平伏地上,所谓磕大头者是也,磕大头为学习藏密者首先修习之法,
藏密以磕大头十万为四加行之一,所谓四加行者,即一皈依,二供曼达,三磕大头,四百字明,此为四加行,此外尚有六加行,
即一绕塔,二印塔,三造像,四六字大明咒,或本尊咒,五#施,六宗喀巴大师赞是也,连前之四加行,合称为十加行,每一加行,应修十万,以植修密之基础,然后修持任何本尊之法,自不患不易成就矣,此乃西藏黄教之定轨也,兹将磕大头法,译述于后。
参考资料来源-顶礼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