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兹奖是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要求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 ,于1936年首次颁发,常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本身未设数学奖。
菲尔兹奖评委会是由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挑选,一般由国际数学联盟主席担任评委会主席。评委会会挑选至少两名能代表数学各个领域的菲尔兹奖得主。菲尔兹奖对于获奖者的要求中就有一条规定是所有得主年龄不超过40岁。
截止2017年,共有2位华裔数学家曾获得过菲尔兹奖,分别是1982年获奖的数学家丘成桐和2006年获奖的数学家陶哲轩。
一。菲尔茨奖于1932年在第九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设立,被认为是国际数学界的诺贝尔奖,1936年首次颁奖。
菲尔茨奖以加拿大数学家约翰-菲尔茨的名字命名,授予取得杰出成就的40岁以下的数学家。
约翰.菲尔茨1924年主持第七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时,提出利用大会结余的经费设立一项基金,用于鼓励青年数学家。1932年他去世前又捐赠了一部分财产,加上第七届大会的结余作为基金,设立一项奖金。
1932年第九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正式决定设立菲尔茨奖,获奖者经由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执委会选定的8人评委会评选,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奖。
该奖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每人可获得一枚纯金制成的奖章和一笔奖金。奖章上刻有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头像,并用拉丁文镌刻“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主人”的格言。
1982年,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荣获菲尔茨奖,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华人。2002年的菲尔茨奖由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获得。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并没有设立在数学领域的奖项,而世界数学最高荣誉是挪威的阿贝尔奖。本周四,挪威科学与文学学院公布,今年的这一桂冠将授予美国数学家彼得·兰克斯(Peter Lax)。
二。阿贝尔数学奖这一奖项的奖金高达6百万挪威克朗(合985,000美元)。美国数学家兰克斯之所以获此殊荣是由于其“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论研究以及应用中起到的奠基性贡献,以及在计算该类方程结果时做出的不懈努力。”
现年78岁的彼得·兰克斯教授原籍匈牙利,但是从1958年开始他就一直在美国纽约州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还指出:“兰克斯教授在数学领域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研究贡献里,而且他的著作、他对教育事业付出的毕生心血以及他在培养年轻一代数学家时体现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都在世界数学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阿贝尔数学奖是为了纪念世界数学天才,挪威数学家尼尔斯·亨里克·阿贝尔(Niels Henrik Abel, 1802-1829)。该奖项最早开始颁发是在2003年。
诺贝尔奖是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创设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一生从事新型炸药的发明和研制工作,对人类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他的发明,使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在他去世之前,他立下了遗嘱说,将他的遗产中的一大部分财富拿出来设立诺贝尔奖;每年颁发奖金,以奖励那些在各科学领域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
胡家闽同学问的问题,说起来很有意思。这一问题也确实有不少同学问起,觉得这一主要奖励科学发明为主的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简直没有道理。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之前,先讲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这个故事里说,诺贝尔成年后,曾经向一位小姐求婚,小姐态度暧昧,模棱两可。后来的结果是,这位小姐和当时的一个数学家米泰莱弗勒联手对诺贝尔进行了欺骗。因此,诺贝尔痛恨数学家,所以不设数学诺贝尔奖。这个故事尽管广为流传,诺贝尔的确也是终身未娶,一生独身,但是似乎也有问题。试想,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很难想像,他会为了一个人的恩怨而玷污自己伟大的理想。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想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当时在数学领域里已经有了一个很有影响的奖项,名字叫作斯堪的纳维亚奖。既然已经有了这一著名奖项,诺贝尔可能想,就没有必要再设数学奖了。第二,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说,奖金主要是“奖励那些对人类具有巨大利益的发明和发现”。因此,作为一个发明家和工业家,诺贝尔决定不设数学奖,可能是他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第三,比较抽象的数学与诺贝尔从事的发明发现事业,没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可能也是诺贝尔不设数学奖的原因之一。
每当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时,不少人都自然产生一个疑惑:除了和平、经济学、文学、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理学及医学这6个奖项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事实上,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引起人们各种推测,也带来诸多争议的问题。被排斥在此大奖之外的全世界的数学家们曾奋起抗争。1924年,在多伦多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针锋相对地决定,以后每届国际数学家大会都颁发两枚金牌,以表彰在数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关于诺贝尔先生决定不设立诺贝尔数学奖的理由,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诺贝尔向之求婚的一位女士与一位著名数学家共同欺骗了他,这位数学家名叫米泰莱弗勒。然而,谁都拿不出支持这种解释的证据。人们只知道诺贝尔先生终身未娶,但有一个情人,是位名叫苏菲的维也纳女子。
米泰莱弗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一位很有影响的数学家。他于1882年创办的“艾克塔数学”期刊历经一个多世纪后,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数学刊物。他最终成为斯德哥尔摩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前身)院长。没有证据表明米泰莱弗勒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他晚年居住于巴黎)有很多接触。同样,也没有证据表明他们之间由于某种原因存在什么敌意。相反,在诺贝尔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米泰莱弗勒倒是积极从事一项与诺贝尔的“外交”谈判,试图说服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斯德哥尔摩学院的研究工作。
很难想像,当诺贝尔以其伟大的博爱胸怀起草那份著名遗嘱时,会因一点点个人恩怨而涂改自己的理想蓝图,并为后人留下一块扭曲了的纪念碑。况且,即使当时诺贝尔奖中设立数学奖,米泰莱弗勒也不是最有希望获奖的人选之一,因为他周围还有一些更有成就的数学家,如波因凯尔、希尔伯特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当时数学领域已经有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斯堪的那维亚奖。既然有这个奖存在,或许诺贝尔便觉得没有必要再在诺贝尔奖中设立数学奖项。
作为一名发明家和工业家,诺贝尔决定不设立数学奖,其原因很可能只是由于他对数学或理论科学没有特殊的兴趣,他认为数学不是人类可以直接从中获益的科学。他在遗嘱中提到,这些奖项要用于奖励那些对人类具有巨大实现利益的“发明或发现”。也许正是根据这一精神,在历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从事实验科学的人要比从事理论科学的人多得多。
拜托!诺贝尔没有数学奖的好不好?应该是以已故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菲尔兹(Fields)(1863-1932)姓氏命名的菲尔兹数学奖,它由国际数学联合会组织评定,并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隆重颁奖,一般每隔四年一次。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