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做事先做人,是未曾学艺先知礼的下一句。
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是梨园古训,是艺人座右铭,提倡人品戏品相一致,艺德艺术相统一。做事与做人有着辩证的关系,做事必先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做人的方向错了,做事成功的可能性就没有了。把握做事与做人的内在联系,掌握做人的准则和做事的尺度,在做任何事之前先从做人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修身先修口,做事先做人
《易经》有言:“言行,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说话办事,是立身处世的关键。
不可无知,更不可掉以轻心。
修身,先修口
修身要先守住口,说话的方式,反映一个人的修养。
《菜根谭》讲:“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君子所以宁默毋躁。”
意思是,十句话中有九句正确,别人不一定觉得你厉害;只要有一句话说得不对,却会立刻被人指责。
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有些人就是守不住口,好打听别人私事,好议论别人是非。
口头上兴风作浪,舌尖上颠倒黑白。
又或者好大喜功、爱吹牛,喜欢把小事吹成大事。
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大言失守街亭、魏晋名士的清谈误国,都是嘴上的过失。
聪明人宁可嘴拙一些,保持沉默,也不要话多。
《小窗幽记》有言:“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喜欢到处传话的人,不能把心事倾诉给他;
喜欢议论是非的人,不能把大事托付给他。
佛家讲,恶口、妄言、绮语、两舌,都是“口业”。
恶口,就是用恶毒的语言去攻击他人,对他人造成伤害。
妄言,就是信口胡说,没有事实根据,说话不负责任。
绮语,就是花言巧语,专讲好听的话来蛊惑人心,蒙骗他人。
两舌,就是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坏话,或挑拨生事,或损害他人名声。
人这一生,只用一两年时间就能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几十年才能管住嘴。
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点到即止:
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原句: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明代有位谏官杨涟,他为人光明磊落,从不巴结权贵。
有一次,杨涟与友人伍袁萃谈起做人为官之道。
伍袁萃说:“做人须把人看得重些,做官须把官看得轻些。该重的看轻了,必定失去道义;该轻的看重了,必定变得贪鄙。”
杨涟颇感有理,接着补充说了一句:“为一己之私谋富贵,应当把官看得轻;为国家百姓执法制,应当把官看得重。”
杨涟任常熟县知县时,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了解到不少乡里百姓的疾苦,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戴。
后来,杨涟任左副都御史,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遭受诬陷,身陷狱中。临刑前,杨涟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封,称“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明史纪事本末》中评价他“为人磊落,具有非凡的气节”。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