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因为尽管语言文字在出现初期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而存在的,但是,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汉字对于中国已经不再只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以及历史的积淀,如果单就交流而言,也许汉字确实不如英文来得更简单方便,但是,汉字作为中国人的象征,作为中华五千多年历史传承的线索,在历史学、考古学、文学以及更多的领域仍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的,理性上来说,除去交流一方面,拥有更悠久更连续的历史的汉字在深层含义方面远比英文要有内涵,与之相比,那些简单的语言在表达用典方面还是很肤浅的。
不会,因为尽管语言文字在出现初期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而存在的
但是,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汉字对于中国已经不再只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以及历史的积淀
如果单就交流而言,也许汉字确实不如英文来得更简单方便
但是,汉字作为中国人的象征,作为中华五千多年历史传承的线索,在历史学、考古学、文学以及更多的领域仍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的
理性上来说,除去交流一方面,拥有更悠久更连续的历史的汉字在深层含义方面远比英文要有内涵,与之相比,那些简单的语言在表达用典方面还是很肤浅的
而且,汉字的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意义至今仍未被完全了解,因此,如果摈弃了汉字,那这些研究也将后继无人
感性上来说,这种文字相当于是一种传承,它已经连续传了千万年,已经成了民族脊梁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摈弃汉字,那么就说明我们已经忘本,等我们死后,又有何面目面对先祖呢?
综上所诉,无论是从理性上还是感性上,中国废除汉字是不科学、不理智、不讲孝道且不可能的。
按照现在的社会发展预测是不会消失的,但这只是按现在的理论。
首先,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4,不管英语等其他语言如何冲击,汉语仍旧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其次,现在的全球化和中国的持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老外也开始学习汉语,这对于汉语的可持续发展也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至少给那些崇洋媚外,抛弃汉语的“假洋鬼子”一记重重的耳光)。
再次,汉语里包含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这点很难被其他民族文化说同化。
第四,除非发生前所未有的灾难,中华民族只要尚且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存在,汉语就不会消失,这是中国人的灵魂所在。
第五,如果未来发生了不可预知的自然灾难,除非世界人民会一起消失,否则不会单单只是中国人。
第六,从文化和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有价值和历史存在的语言都会成为人民的兴趣所在。汉语的博大精深更会使越来越多的未来人去研究和探索它。
第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死,汉语定存。
假设汉语消失,可能的原因如下:
1.世界灭亡。但是人类一起灭亡,汉语的存在与否已没有意义。
2.华人灭亡。单单华人的灭亡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希特勒连犹太民族都不可能灭亡,世界十几亿的华人更不可能被消灭。
3.华人被同化。这种可能性如果存在,前提条件有二,一是,华人国家的消失。二是,华人国家强制国人抛弃汉语。否则,华人不可能被完全同化的。古代埃及、古巴比伦语言文字的消失是由于外敌的入侵,使其文化发展的中止。而只要中国在,汉语就绝对在。
4.新语言的替代。从现今的发展趋势来看,新语言的推广和应用是世界性的趋势,比如:国人拼命学习英语、法语、韩语、日语……而老外拼命学习汉语……但是,这些仅仅是作为人类不同民族间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完全放弃母语的华人尚只是少数。
由以上可知,华人在,汉语不灭。所以,保持、推动中国的繁荣和强大,保持华人的民族独立性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所要肩负的历史重任。
(汉族主要分布在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除大中华地区外,汉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也是重要的组成民族之一。
汉族人口99%以上都分布在大中华地区,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分布于各个省份;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
汉族在新加坡、圣诞岛(澳大利亚)、槟城(马来西亚)也是当地的主体民族,分别占总人口的77%、70%和56%。同时在许多国家也是重要的组成民族之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