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
特指对突然的、强大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抵抗力差的人,往往反应特别强烈;抵抗力强的人,虽然有反应,但不会很强烈。这种抵抗力或者说心理活动的强度,主要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的减轻刺激的强度。所以,心理活动强度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
2.心理活动耐受性
是指在长期的精神精神刺激下,耐受力差的人会出现个性改变、精神不振、心理异常。但是耐受力好的人,虽然倍感痛苦,但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的问题。比如,长期家庭贫困,会被亲友视为负担,大人和孩子精神上都会有压力,有的人会自暴自弃,有的人虽然心里难受,但是却能发愤图强,力图改善现状。或者,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有的人无法承受,选择放弃;有的人虽然也觉得痛苦,但依然能坚持完成任务。
3.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低,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则相反。这都是个人内在的节律性。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内在的节律经常处于紊乱的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了。
4.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或者是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也会被认为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
5.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左右,进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想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容易被他人的言语左右,自己严重缺乏思考,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6.康复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遭受精神创伤,在这之后情绪出现波动、行为暂时改变、甚至出现躯体状况,比如失眠,没有食欲等都是正常的现象。但由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和人生经验不同,从创伤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也不同,此能力称为康复能力。这个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的标准。
7.心理自控力
一个人情绪的强度、表达,思维的方向、过程都是在自己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个人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因为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绪表达会恰如其分、辞令通畅、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也不过分随便。所以,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标杆。
8.自信心
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者工作任务时,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对能力。有的人对自己进行评估会高估,而有的人会低估自己;前者是盲目自信,后者是不自信,都是不好的。我们要正确、客观的看待自己才是最好的效果。自信心就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
9.社会交往
人类的精神生活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定会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因此,一个人能否正常的与人交往,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达标。
10.环境适应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人为了个体的保存和种族的延续,为了自我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适应环境。因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也不能离开其生存的环境,环境条件会不断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使自己与环境达到平衡,这就叫适应。一个人适应环境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具体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十条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更多关于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6cbfcf161583165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