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度和9度区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高耸结构及9度区的高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大跨度是超过24米的楼盖结构,跨度大于8米的转换结构,悬挑大于2米的悬挑结。
长悬臂结构可见抗震规范, 9度及以上区,大于18米跨度,1、5米以上悬挑阳台 。8度区,大于24米跨度,2米以上悬挑阳台。
高耸结构,指的是高度较大、横断面相对较小的结构,以水平荷载,特别是风荷载,为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自立式塔式结构和拉线式桅式结构,所以高耸结构也称塔桅结构。
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建筑学术语,指由地运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分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的规定:
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
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一切结构都不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是错误的。
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屋架、梁、板、柱等)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所谓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
板是建筑结构中直接承受荷载的平面型构件,具有较大平面尺寸,但厚度却相对较小,属于受弯构件,通过板将荷载传递到梁或墙上。
梁一般指承受垂直于其纵轴方向荷载的线型构件,是板与柱之间的支撑构件,属于受弯构件,承受板传来的荷载并传递到柱上。
柱和墙都是建筑结构中的承受轴向压力的承重构件,柱是承受平行于其纵轴方向荷载的线型构件,截面尺寸小于高度,墙主要承受平行于墙体方向荷载的竖向构件。
它们都属于受压构件,并将荷载传到基础上,有时也承受弯矩和剪力。基础是地面以下部分的结构构件,将柱及墙等传来的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地基。
服务于空间应用和美观要求:建筑物是人类社会生活必要的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人为的物质环境,结构成为一个空间的组织者,如各类房间、门厅、楼梯、过道等。同时,建筑物也是历史、文化、艺术的产物,建筑物不仅要反映人类的物质需要。
还要表现人类的精神需求,而各类建筑物都要用结构来实现。可见,建筑结构服务于人类对空间的应用和美观要求是其存在的根本目的。
实际上根据历次大地震的震害情况,砌体结构的倒塌往往是因为竖向地震作用过大,但是目前在规范中,竖向地震作用主要还是针对大跨度梁和大悬挑梁,对竖向构件的竖向地震作用考虑很不足。此外一些砌体结构教材中提出墙体的轴压比一般只在0.25左右,可能也是忽略竖向地震作用的原因。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