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8年1月,南部县总人口为132万。
南部县是四川省南充市市辖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县境东接仪陇、蓬安,西邻盐亭、梓潼,南靠西充、顺庆,北连阆中、剑阁。县政府驻地南隆镇。全县幅员面积2235平方公里,耕地91万亩;辖7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111个行政村级单位,其中村委会1041个,社区70个。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
2017年10月,南部县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
南部县隶属四川省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235平方公里,耕地91万亩;辖78个乡镇(办事处),1053个行政村,总人口130万。县境东接仪陇、蓬安,西邻盐亭、梓潼,南靠西充、顺庆,北连阆中、剑阁。县城地处国道212线、省道101线、204线及嘉陵江交汇处,与成都、重庆均相距280公里,三地连线呈等边三角形;即将动工的兰(兰州)渝(重庆)铁路在此建有中型客(货)运站
四川省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地跨北纬北纬31°04′—31°40′,东经东经105°27′—106°24′。县境东邻仪陇县、蓬安县,西连盐亭县、梓潼县,南界顺庆区、西充县,北达剑阁县、阆中。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分布着大巴山余脉和剑门山余脉。地貌多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298—826米。主要河流嘉陵江由正北向东南贯穿境内,流长78公里;其支流西河由西北流向东南,流长202公里。
区域面积
全县幅员面积2235平方公里,东西相距89.7公里,南北相距59.5公里。其中县城面积10余平方公里,有耕地60118公顷,其中水田19523公顷、旱地40595公顷。
行政区划
南部县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上把它分为上六区和下六区两个部分。上六区为升钟、大桥、伏虎、建兴、定水、黄金,下六区为南隆、河东、盘龙、楠木、王家、东坝。南隆镇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下设西城、东城、南城、北城、枣儿、金星等6个办事处和16个居民委员会。全县共84个乡镇(办事处),1千多个村,8千多个社。
人口状况
南部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但旧时代,由于战争频繁,早期史志无人口统计,自明朝始有记载,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全县有15448人,明末清初境内几乎荒无人烟,康熙年间(1662-1722年),遂有湖广填四川,境内人口剧增,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增至614889人。民国时期,人口逐年增长,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全县人口为753519人。2005年,全县人口为12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69万人,非农业人口18.44万人,其中男65.77万人、女59.36万人,男性比女性为110:100。
南充市现辖3个市辖区,分别是: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5个县,分别是西充县、南部县、蓬安县、营山县、仪陇县;代管阆中市阆中市。
一、3个区
1、顺庆区
四川省南充市辖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宋置顺庆府,1993年南充地改市,设县级区为顺庆区,2014年,顺庆区幅员面积555.5平方公里,其中市中区建成面积达55平方公里,顺庆区辖18个乡镇,1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户籍总人口64万,常住人口85.5万。
2、高坪区
四川省南充市辖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境南部,城区东部,汉置安汉县,隋设南充县,1993年由南充县改为市辖区,2013年全区面积806平方公里,人口60万,辖7个街道、12个镇、13个乡。高坪自古即以果州著称,素有川北“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柑桔之乡”的美誉。
3、嘉陵区
位于嘉陵江西岸,嘉陵区是国务院1993年9月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区。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西接西充县、蓬溪县,东连高坪区,并与成都、重庆形成一个两小时经济发展圈。嘉陵区管辖6个街道、22个镇、18个乡,幅员面积1278平方公里;2013年,总人口70.48万人。
二、5个县
1、营山县
南充的东大门和交通次枢纽,自唐以来已有1400余年置县历史,全县总面积1635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办,53个乡镇。2016年,全县总人口93.3万,县城常住人口23.8万,政府驻地绥安街道。
2、西充县
东邻顺庆区,管辖15个镇、29个乡,县城北距南充市区直线距离25公里,是南充的生态后花园和卫星城。西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浅丘地貌,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980.8毫米,平均海拔361.2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3、南部县
四川省南充市市辖县,全县幅员面积2235平方公里,耕地91万亩;辖7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111个行政村级单位,其中村委会1041个,社区70个,总人口132万(2012年数据)。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
4、蓬安县
地处嘉陵江中游,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蓬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距成都230公里、重庆200公里,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充市下辖县,公元1371年,并入蓬州,公元1913年蓬州更名“蓬安”,总人口73万,辖39个乡镇。
5、仪陇县
隶属四川省南充市,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东北部,南朝置县,101、203省道,S2成巴高速公路、巴广渝高速公路和阆仪营高速公路贯穿仪陇县县境。仪陇县是农业经济县,盛产小麦、油菜、水稻、棉花、红苕,特产酱瓜(主要外销)、黄酒、兔肉远销省内外。
三、一个市
阆中,古称保宁,是四川省南充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有“阆苑仙境”、“阆中天下稀”之美誉。
阆中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21个乡、2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59192人(2016年)。是中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扩展资料:
行政区域变化
夏时期,为“有果氏”之国
西汉时期,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
东汉时期,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
三国西晋时期,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
东晋时期,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南北朝时期,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南朝齐时,郡县建置依旧。南充安汉阁朱德故居唐代,隶山南西道,境内置3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阆中境)等19县。
五代时期,五代时,州县设置未变。后唐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
北宋时期,境内置3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县。
南宋时期,境内置1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2州15县。
明时期,明代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2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1州6县。
民国时期,隶四川省,境内置嘉陵道,辖南充(道治)、阆中、南部、西充、营山、仪陇、蓬安(蓬州改)等7县。民国24年,境内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南充(区治)、蓬安、营山、仪陇、西充、南部等6县。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建国后,隶川北行署区,境内辖南充市(区治,区直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等1市6县;属南充专区(治今岳池县九龙镇)。
1952年,撤川北行署区,隶四川省,南充专区治迁南充,辖县未变,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
1993年7月撤南充地区、南充市及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辖顺庆(市治)、高坪、嘉陵3区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5县,阆中市由四川省直辖,南充市代管。
参考资料:南充市政府网-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南充市政府网-历史沿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