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文言文痴人玙是什么意思

时间: 2023-02-22 23:26:59

文言文痴人玙是什么意思

痴人:指愚笨或平庸之人。

玙:本义为古代的一种佩玉,常被人用以喻指美德或品德高洁的人。

痴人卖羊文言文翻译

引导语:《痴人卖羊》是一篇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那么有关《痴人卖羊》的文言文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我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痴人卖羊

梁时有一书生,性痴而微有词辩,不曾识羊。有人饷其一羝羊,乃绳系项,牵入市卖之。得价不多,频卖不售。市人知其痴钝,众乃以猕猴来换之。

书生既见猕猴,还谓是其旧羊,惟怪其无角,面目顿改。又见猕猴手脚不住,只言市人捩去其角,然为猕猴头上无疮痕,不可为验,遂隐忍不言。乃牵猕猴归家而咏曰:“吾有一奇兽,能肥亦能瘦。向者宁馨膻,今来尔许臭。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售。头上失却皂荚子,面孔即作橘皮皱。”

痴人卖羊文言文翻译

梁朝时有一个书生,性格痴呆却稍微有些辩论的口才,从来不认识羊。有人送他一头公羊,(他)就用绳子拴住羊的脖子,牵进集市打算卖掉它。(别人)开价不高,(书生)卖了很久也没有卖出去。市场上的人知道他痴呆愚钝,于是大家用一只猕猴来(偷偷)换走了羊。

书生见到了猕猴之后,还以为是他原来的羊,只是因为它没有犄角,面貌改变而感到奇怪。(他)又看看猕猴手脚动个不停,就认为是市场上的人扭去了羊角,然而因为猕猴头上没有伤口,不可以验证,就忍住没有说。(他)于是牵着猕猴回家,吟咏道:“我有一只奇怪的动物,能变胖也能变瘦。(它)以前有这样的羊腥味,现在又如此地发臭。(我)几次牵着(它)进入集市,卖了许多天也还是不能出售。(可是它)头上却丢掉了皂荚果实一般的犄角,脸孔变得像橘子的皮一样的皱了。”

注释

宁馨:东晋时代的方言,这样

膻(shān):羊身上的气味

尔许:如此

皂荚子:皂荚树上结的果实,状如豆角

绳:用绳子

频:多次

怪:对······感到奇怪

然:但是,然而

向:从前,以前

数:多次

词变:辩论的言辞

饷:赠送

羝(dī):公羊

项:脖子

捩(liè):拔除

隐忍:隐藏在心里

拓展: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刻舟求剑》文言文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刻舟求剑》的故事想必给同学们了深刻的启发,希望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中,同学们生活开ixn能够做的更好,祝大家学习进步、生活开心!

寓言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杯弓蛇影文言文】

乐广字修辅,迁河南伊,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注释】

(1)选自《晋书·乐广传》。《晋书》,唐代房玄龄等著,纪传体晋代史,共一百三十卷。《风俗通》一书也记有类似故事。

(2)尝:曾经。

(3)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

(4)久阔:久别不见。阔,阔别,离别,疏远。

(5)广:即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

(6)蒙:受,承蒙。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

(7)意甚恶(wù)之:心里十分厌恶它。恶,讨厌,憎恨;之,代词,指蛇。

(8)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病,身体不舒适。

(9)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10)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一带。

(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12)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13)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

(15)不(fǒu):同“否”。不,多用在表示疑问的句子末尾。

(16)乃:便

(17)所以:因由,原因。

(18)豁(huò)然:于此形容心怀舒畅。

(19)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翻译】

乐广字修辅,在河南做官,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害怕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杯弓蛇影的道理】

杜宣被假象迷惑,疑神疑鬼,差点儿丢了小命。应郴遇到问题,则喜欢追根问底,注重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杯弓蛇影”之谜。这启示我们,实际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争取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此外,还说明致病因素是复杂多样的,疑心照样可以引起病症。对于此类疾病,应该遵循“心病还须心药医”的原则。

求痴人求金文言文翻译和答案

译文供参考:
从前有个痴人到大池边去,见水底有纯金的影像,惊呼“有金子”就跳入水中翻泥觅求,弄得疲惫极了,却未寻得金子。便出来坐下。须臾之间水清了,又现出金子的色泽来,他就再跳进去翻泥觅求,还是不得。他的父亲来找儿子了,见他这番模样,便问:“你在做什么,这般疲困?”儿子告诉父亲说:“水底有真金,我时时跳下去,想翻泥觅取,疲累极了却不得。”父亲看了水底真金的影子,就知道金在树上。所以能够知道,是因为影子显现于水底。他父亲说道:“必定是飞鸟衔来放在树上的。”儿子就按父亲的话,上树觅到了金子。
世上的愚痴人,也像这样不具有智慧。在无我的五阴身中,横空产生有我的念头来。就如那位见了金影的人,勤勤苦苦地求觅,却徒劳而一无所得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