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反”有如下一些意思:
1、翻转: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相反:如玉川子 ,此一反也。
3、违背:言爽,日反其信。
4、还归: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
5、往返: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6、重复:携文数过我,每读必三反。
7、类推: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反对: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
9、反叛:诸吏卒民,有谋杀伤其将长者,与谋反同罪。
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方向相背; 颠倒的。
1、方向相背;颠倒的。与“正”相对。《察今》:“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
2、翻转;翻覆。《诗经·关睢》:“求之不得,展转反侧。”
3、通“返”。《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背叛;造反。《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5、违反;反对。《商君书·更法》:“反古者未必可非。”
6、类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反省。《淮南子·汜论》:“纣居于宣室而不及反其过。”
8、反倒;反而。《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反例句:
1、太多了反有害;过犹不及。
2、他竟然一反恭恭敬敬的常态,逼问别人。
3、那群人妖言惑众,欲图谋反。
4、反资本主义者其实是本末倒置了。
5、只见他反身跳投,又进了,真是百发百中。
6、你的这些辩护,实际上反成了不打自招。
7、乌鸦且知报返哺之恩,何况人呢?返:也作“反”。
8、人们同一切反科学的邪教势力顽强地斗争着。
9、这款鞋子,一反标新立异的风格,走回了复古风。
10、老师一反平日的温和,声色俱厉地要求我们团结。
11、在面对前途的抉择时,他一反平日,显得优柔寡断了。
“反”就是“反切”
反切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字注音方法,也是对汉字字音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反切法使用
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前面的字称为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后面的为反切下字,取其韵
母和声调。声母、韵母、声调取出来之后一组合,就是那个汉字的读音。在使用音标和字母注
音之前,它是中国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时间最长的注音方法。
【例证】:“犁”,利之反。也就是用“利”的声母“L”+“之”的韵母“i”=“犁”的读
音为“Li”
【源流】:
反切法最初也称为“反”或“翻”,后来叫“切”,所以“反切”是“反”和“切”两种说
法的合称。这两种说法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实质没有区别。顾炎武《音论》里说:“《礼部韵
略》曰:‘音韵辗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一也。”反切取
的就是“反复切摩”之意。唐代宗大历年间,因皇帝害怕造反,忌讳“反”字,遂将“反”改
成了“切”。
【出处】: 《大宋重修广韵》,原则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还有一口诀:“上字
辨阴阳,下字辨平仄。”
【注意事项】:
古字典的反切只适用于当时的古音,不可单凭古代字典的反切记录套用于现代音。因为古音
和现代音有较复杂的演变规律。比如上面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