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文言虚词是的用法

时间: 2023-02-23 01:37:26

文言虚词是的用法

文言虚词是的用法如下:

1、用作指代词。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2、发展为系动词。例如:问今是何世。

3、单独作谓语时,除了本身的指代作用,还兼有“对”、“是这样”、“这样是对的”等动词的作用。例如:“是鲁孔丘与。”

4、与宾语提前有关。例如: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5、用作形容词。例如:觉今是而昨非。

文言文中“是”有那些用法?

/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059f11845282b2b7d1a28748"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059f11845282b2b7d1a2874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059f11845282b2b7d1a28748"/>

文言词语“是”的出现很常见,其用法主要有虚词、实词两大类,代词、助词、动词、形容词四小类。

意思:

(1)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

(2)作助词,一般用于倒装句中,使宾语前置,起强调作用,无实义;

(3)作动词,与现代汉语中判断动词“是”相同;

(4)作形容词,与“非”相对,“正确、对”之意,此义项有时活用为意动词,“认为??正确、对”之意。

虚词类:

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这是文言词语“是”在古代书面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且这种用法一直保持到现在。请看下面的例子: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是”,指示代词,复指“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作主语。

2.实词类:

“是”作判断动词。在古汉语中,常用“为”“乃”“则”等词语和判断句式来表示判断,用“是”表示判断则出现较晚,且主要见于一些民间文学作品及口语中。如: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文言虚词的用法解析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文言虚词的用法解析,欢迎阅览。

文言虚词由于其意义的不确定性,一般都有多种用法,在考试或课外阅读中,经常需要分析虚词在具体句中的用法或意义。我们常常无法下手,导致句意的不明了。其实,确定虚词的用法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语境推断。

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如“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一句。

两个“之”:前“之”用在“饶”(州)与“德兴”(县)之间,州与县是从属关系,故应是“的.”意思;后“之”用在动词“送”后作宾语,属代词无疑。

2、全句关照。

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不实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

如作语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语气“息息相关”。

3、句位分析。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

如“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又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其李广将军之谓乎”,中“其”就是这一用法;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4、语法分析。

譬如:有虚词“”的四个句子

①俅以幸臣躐跻其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以”字用法有一个规律,即“以”字的后面是名词,“以”为介词;“以”后面是动词,“以”为连词。

由此可知,题中①、④两句是介词,用于名词之前,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但一用在身份前,一用在工具前,意义不同;②、③同为连词,都是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用法意义相同(表目的,用来)。

5、代入检验。

将判断出来的意义代入句子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即可验证准确。

如″而、且″都有表承接、转折的意义,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关系,则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则说明判断不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