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大棚里湿度的方法有:
1、选用无滴膜。选用无滴膜可以减少薄膜表面的聚水量,并有利于透光、增温。对普通薄膜表面喷涂除滴剂,或定期向薄膜表面喷撒奶粉、豆粉等,也可以减少薄膜表面的聚水量。
2、覆盖地膜。覆盖地膜一般可使10厘米处地温平均提高2度到3度,地面最低气温提高1度左右。同时,由于地膜不透气,可以减少地面水蒸发和灌水次数,从而达到降低棚内空气湿度的目的。
3、起垄栽培。高垄表面积大,白天接受光照多,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也多,因而升温快,土壤水分蒸发快,湿度不易
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呈规律变化,棚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棚温降低,相对湿度升高。在一天内,相对湿度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3:00~14:00时,最高值出现在凌晨。白天湿度变化剧烈,夜间较平稳。由于薄膜不透气,当大棚密闭不通风时,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很高,夜间外界气温低,棚内相对湿度甚至达到100%而呈饱和状态。由于生姜起源于热带雨淋区,喜湿润,因而大棚内高湿环境有利于生姜生长。
一般棚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相互影响,若空气湿度高,叶面的蒸腾和地面蒸发受到限制,土壤蒸发量小,土壤失水慢;反之,则不然。当气温升高,大棚通风量加大时,空气湿度降低,使植株的蒸腾量和土壤的蒸发量加大,土壤水分损失较多,土壤湿度会明显下降。因此,大棚内的空气湿度除靠通风来进行调节和控制外,土壤湿度则主要靠浇水进行调节。实际上,浇水既可调节土壤湿度,也可调节空气湿度,尤其外界气温较高时,通风量加大,应特别注意提高土壤湿度,以免土壤干旱影响生姜生长。在大棚内进行地膜覆盖可阻止局部土壤水分蒸发,既可降低空气湿度,又可以增加土壤湿度,减少浇水次数,有利于早春大棚温度回升,对棚内生姜生长有利。但是盖膜后追肥不太方便,因此盖膜前要在土壤中适当多施基肥,以免后期缺肥。
(1)萌芽期
保持土壤水分和提高室内湿度,发芽后则要控制湿度,棚内相对空气湿度应控制在85%左右。
棚内相对空气湿度应控制在60%~70%。
(3)坐果后
棚内相对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5%~80%。
在春天覆棚后,为降低棚内湿度,宜地面覆盖地膜,膜下滴灌有利于保温、增温,促进萌芽。切勿大水漫灌。棚内高温、低湿的环境条件是避免病害发生的关键。
温室大棚里面很潮,可能是很多原因造成的。
有可能是湿气太大了,如果已经形成露珠或者雾水,需要及时的通风驱潮,如果是由于大棚膜造成的就比较麻烦了,建议下次更换无滴膜,就没有那么多雾湿气了,大棚里面的温度,湿度一定呀控制好,要不植物很容易生病的。
大棚内空间密闭,空气难以流通交换,因此一般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并随着棚内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棚内气温升高后,空气相对湿度下降;棚内气温降低时,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晴天、风天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较低,阴天和雨雪天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白天通风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下降,下午关闭风口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开始升高,并随着夜间棚温下降而迅速增加,日出前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峰值,一般为90%以上,大棚边缘处甚至可达到饱和状态。空气湿度还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是大棚内水气的主要来源。通过合理控制灌水量也可以间接调控大棚内空气湿度。由于地膜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和保墒的作用,在棚内畦面覆盖地膜既可起到降低空气相对湿度的作用,又可减少西瓜生长前期的灌水量。但到西瓜生育中后期,由于叶片蒸腾量的大大增加,降低棚内空气湿度主要应靠通风换气排湿,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白天55%~65%、夜间75%~85%这样一个适宜西瓜生长发育的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还应积极采用膜下滴灌的新技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