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尼罗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哪

时间: 2023-03-26 23:40:04

尼罗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哪

尼罗河的水源主要源于:东非赤道附近的白尼罗河和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组成。尼罗河的发源地是非洲东北部布隆迪高原。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它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

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来源,但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支流,它源于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区,其最远的源头位于卢旺达,向北它流经坦桑尼亚并注入维多利亚湖,又注入艾伯特湖,往北流入乌干达和苏丹共和国南部,并于后者处形成大面积沼泽湿地。

尼罗河水文特征和成因

尼罗河流域跨纬度35,南北气候迥然不同,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同时非地带性因素(主要是地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候带的分布。
位于流域东南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由于地形隆起,气候出现垂直带谱,并具有干湿季分明的特点。夏季,北非和阿拉伯半岛上空属低压带,南印度洋吹来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与来自几内亚湾的湿热气流合并为强大的西南气流,沿高原迎风坡抬升,形成7—9月的“大雨期”。冬季,高原盛行来自西南亚大陆干燥的东北风,形成l0月至翌年2月的干季。3~4月,苏丹位于低压中心,从印度洋面吸引一股湿润气流,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形成“大雨期”前的“小雨期”。高原年平均降雨量1000—2000mm,是尼罗河流域最重要的降雨中心。
流域南部,东非高原西北部不仅受来自几内亚湾湿润气流的影响,而且由于地处赤道湖区,太阳辐射强烈,对流旺盛,因此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00~1300mm,季节分配也较均匀:月平均降雨量最多不超过180~200mm,最少不低于50~60mm,没有明显的干季,相对湿度约为70%,这是尼罗河流域的另一个降雨中心。
由尼穆莱往北,雨季缩短,雨量递减,等雨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苏丹南部雨季出现在4~10月,中北部则限于7~8月。喀土穆年雨量不足200mm,而栋古拉—开罗之间年雨量更在25mm以下,阿西尤特以南经常终年无雨。由于受地中海式气候的影响,自开罗起北至沿海,年雨量从25mm渐增至200mm,降雨多在冬季。
由于尼罗河流经广大的沼泽和沙漠区,流域内降雨绝大部分耗于蒸发,径流系数仅0.06,径流深度也很小,仅28mm,各河段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化量很大。流域年径流量绝大部分来自干湿季分明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因此就全流域而言,径流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索巴特河口以上,由于有众多湖泊以及广大沼泽调节,全年流量比较稳定,但索巴特河以下,包括索巴特河在内的尼罗河干、支流每年则呈现明显的洪水期和枯水期,8~10月水量最丰,占全年水量的70%,2~4月为枯水期,洪峰愈往北愈推迟。尼罗河流域地表径流年际变化很大,有丰水年和枯水年之分。据记载,1978年曾达1510亿m3,而1913年仅420亿m3。就流量而言,1878年9月最大洪水流量达13500m3/s;1922年5月最小枯水流量仅275m3/s。
尼罗河是条多沙河流,泥沙主要来自青尼罗河。埃及阿期旺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34亿t,平均含沙量约1.6kg/m3,最大可达5~6kg/m3。

尼罗河在哪个国家?

尼罗河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苏丹和埃及九国,全长667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一最长的河流,可航行水道长约3000公里。

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

尼罗河有定期泛滥的特点,在苏丹北部通常5月即开始涨水,8月达到最高水位,以后水位逐渐下降,1至5月为低水位。虽然洪水是有规律发生的,但是水量及涨潮的时间变化很大。

扩展资料

尼罗河最上游是卡盖拉河,它源于东非高原布隆迪境内,下游注入维多利亚湖。湖水经欧文瀑布流入基奥加湖,出湖后名维多利亚尼罗河,又经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罗河。

尼罗河最下游分成许多汊河流注入地中海,这些汊河流都流在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河渠交织,是古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现代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尼罗河

-尼罗河流域

尼罗河源头在哪

传说中,古埃及人崇拜兼司稼穑与水流的奥西里斯神。一天,这位造福人类的天神不幸被害。其妻伊西丝悲痛欲绝,终日哭泣。泪流成河,即为尼罗。这是古埃及人对尼罗河水源的解释。解释美丽动人,但显然是神话传说,而不是科学论证。
史书载,从公元前6世纪希腊科学家泰勒斯起,先后提出过地下水、海洋流、季风雨、高山融雪等多种解释。可惜这些解释没有实地考察为依据,多属猜想。在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希腊人加萨希德斯和波塞多尼奥斯认为,终年多雨的埃塞俄比亚西部山区是尼罗河的发源地。当时,他们还不清楚,来自埃塞俄比亚西部山区的水流,其实只是尼罗河的一个支流。但这个已接近正确的结论,直到1000多年后才为人接受。
1618年,西班牙传教士佩德罗·派斯作为第一个欧洲人到达埃塞俄比亚高原西部的塔纳湖畔,发现从此湖流出的阿巴伊河就是青尼罗河的上源。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布鲁斯于1770年11月14日来到塔纳湖,确认了这一点。他将这一发现首先告诉法国当局,招致英国人的不满和质疑,直到1790年,他出版《尼罗河源头探行记》,争论才止。
对尼罗河主支白尼罗河源头的探察,着手较晚,进展缓慢。这主要是因为现今苏丹首都喀土穆以南地区,沼泽连片,人难涉足。所以源头问题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有争议。19世纪初,欧洲殖民势力向非洲内地推进,非洲地理考察的热潮兴起。葡萄牙人、英国人、德国人最后都绕开苏丹南部,从非洲东部出发,直插可能是河流源头所在的非洲中部内陆地区。英国探险家约翰·斯皮克和里查德·伯顿是采用这种方法探寻尼罗河源的先行者,收获最大。1858年2月,他们几经辗转到达现今的坦噶尼喀湖畔,成为最早发现该湖的欧洲人。1858年8月3日,斯皮克又独自探索到一个比坦噶尼喀湖还要大的湖泊。遥望波涛连天的湖水,他无比激动,称此湖为“维多利亚湖”。他认定,这就是尼罗河的源头。当时为庆祝斯皮克这一重大地理发现,人们开枪打死一头驴子,供所有参加考察的人员打牙祭。斯皮克将结论报告发到伦敦,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有拥护者,有反诘者。表示反对最激烈的,是曾经同斯皮克一起探寻过河源的伯顿。他以毋容置疑的权威自居,认为斯皮克还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伯顿提出,真正的尼罗河源头很可能是坦噶尼喀湖。斯皮克坚信自己的结论,准备同伯顿当面进行辩论。但就在辩论的前一天,斯皮克却因猎枪走火而殒命。人死了,辩论会未能举行。但历史最终裁定,胜者是斯皮克。
在斯皮克和伯顿就尼罗河源头问题激烈争论的时候,已有两次在非洲中部探险经历的英国人戴维·利文斯敦提出,斯皮克和伯顿的说法都是错误的。真正的河源可能是维多利亚湖和坦噶尼喀湖以南的一个尚不知名的大湖。为证实这一说法,他于生命最后几年里艰苦探寻,但人们后来发现,他最后阶段竭力勘察的那条水系,其实根本不是尼罗河水系,而是刚果河水系。据说,利文斯敦本人在临终前已经隐约觉察到这一点,但终于没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
利文斯敦去世之后,另一位英国探险家亨利·斯坦利决定承继他的未竟之业。他先是想办法弄清了坦噶尼喀湖确实同尼罗河毫无关系,然后又在备选中否决了卢阿拉巴河。这样,经过诸多探险家的反复考察,斯皮克关于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源头的结论终于为举世所公认。
地理干线
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出发,东行80公里,我不只一次参观过这个尼罗河源头。河源以一块叫做里本岩的巨石为标识。巨石之上,维多利亚湖湖光潋滟,平静如镜。巨石之下,飞流直泻,浪高涛险。离巨石不远的岸畔草地上,树立着一块白色的石牌,确认这里就是尼罗河的源头,并记载着发现者的姓名和日期。而在河对岸的高地上,则耸立着一座高比云天的尼罗河源头发现纪念碑。前来参观河源的人们,总是隔河瞩望,遥寄对斯皮克的敬意。
人世间几度风雨,斯皮克的发现受到严峻挑战。尼罗河主支从维多利亚湖流出,这已毫无疑义。问题在于,维多利亚湖四周有许多小河注入,湖水还有个本源问题。因此,近几十年来,一些地理学家认为,尼罗河的源头,应该越过维多利亚湖,上溯到这众多小河中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卡格拉河。卡格拉河的上源发源于卢旺达西部高地,全长792公里。这样, 旧说5800多公里的尼罗河,就延长到6671公里,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现在,维多利亚湖河源说虽然仍为一些地理学家所沿用,而承认卡格拉河为尼罗河源头的人却越来越多。尽管如此,那两座石牌和纪念碑仍兀立在那里,因为它们毕竟是人类探察和认识尼罗河历史上的精神之碑啊。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面积的10%。但是,河水平均入海流量每秒2300立方米,年径流量725亿立方米,却是世界上水量较少的大河。尼罗河两大支流,主支白尼罗河长约3650公里。它从乌干达西北部进入苏丹,汇纳百川,沟通众湖,水势浩大。但一到苏丹南部地区,因河道不畅,遂潴积成大片沼泽。这里阳光炽烈,气候燥热,约有2/3的河水就地蒸发。待流到喀土穆附近同青尼罗河汇合时,两河相比,白尼罗河简直就成了一条可怜巴巴的涓涓溪流。青尼罗河长1450公里,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那里常年多雨,年降雨量在1500至3000毫米之间。大量雨水汇集,沿着陡峭的峡谷直流而下,气度更为不凡。据估计,青尼罗河的水量,约占整个尼罗河水量的70%。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尼罗河可称为尼罗河的主支。

尼罗河水量来源及原因

水量主要来自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索巴特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罗河为最重要。
白尼罗河流域和青尼罗河流域主体都是热带草原气候,白尼罗河流域和青尼罗河流域的气候主体确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同样是热带草原气候其实也有一定的差异,白尼罗河的源头逼近赤道,虽由于地形原因只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但靠近赤道受赤道低压控制的时间显然要比青尼罗河流域长得多,因此书上提到了白尼罗河处于“赤道多雨带”更加之白尼罗河上游有稳定的湖泊水补给,所以白尼罗河水量稳定。当青尼罗河进入汛期的时候,尼罗河干流也迎来了汛期。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