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词的表达作用:
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
2、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3、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常见的叠词有:安安稳稳、病病歪歪、抽抽搭搭、大大落落、匪匪翼翼、沸沸扬扬、纷纷攘攘、纷纷扬扬、风风火火、风风雨雨、冷冷清清、鬼鬼祟祟、浩浩荡荡、轰轰烈烈、浑浑噩噩、家家户户、结结巴巴、兢兢业业、口口声声、磊磊落落、烈烈轰轰、林林总总、落落穆穆、马马虎虎、明明赫赫、模模糊糊等。
叠词的作用: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三是艺术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扩展资料
古典诗词中叠字使用频率很高。有人作过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有二百篇,正如刘勰所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这些叠字在诗中有三百五十多句,运用叠字达二十六处之多,构成了这首叙事诗的一大艺术特色。因此,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对叠字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视。
还有用叠字来描绘音乐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中的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等等,这些叠字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可感。
-叠词
叠词不是词的简单重复,它使文字产生一种韵味的变化,变得更有节奏,从而表达更丰富的情意,呈现出一种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能使描写对象更加形象,增加语言感染力。
传统文学中叠字使用频率很高。因其能摹声,可摹色,使文学作品表达的意象更加准确有意境,更具表现力。“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关关”就是摹雌雄二鸟相和答的声音的叠词。
叠词还能渲染气氛,如《观潮》中用“浩浩荡荡”既写出了水的形,又表现了大潮的气势,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令人身临其境,产生一睹风采的欲望。
扩展资料:
叠词的表现形式:
1、形容词生动形式表里有单音节形容词“AA”式,单音节形容词A 加双音节或三音后缀,构成“ABB”。
2、双音节形容词“AB”重叠为“AABB”或“A里AB ”式,双音节形容词“BA”重叠为“BABA” 式。
3、少数名词和动词也能带BB 构成“ABB”,如水淋淋、笑哈哈、醉醺醺。
4、大部分“ABB的”是有A加BB构成的,但有些可以认为是由“AB ”重叠B构成的,如“孤单单的、稳当当的、空旷旷的”。
5、双音动词也能构成“AABB ”如“吵吵嚷嚷,来来往往”。
—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