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丁晓兵事例

时间: 2023-03-27 03:27:45

丁晓兵事例

丁晓兵,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10月在执行军事任务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

丁晓兵同志入伍30多年来,牢记使命,献身国防,以伤残之躯续写人生辉煌篇章,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部队评为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西总队政委。2015年1月晋升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少将警衔。

关于善待生命的名人事例

1、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歌舞妙曼,美酒佳肴,烛光摇曳。同时,楚王还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亲泽,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叫人点起蜡烛来,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然蜡烛,却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快饮一场。”

众人都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后来楚王攻打郑国,有一健将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通郑国的首都,而此人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发誓毕生孝忠于楚王。

2、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

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战国时代的名将吴起他爱兵如子,深得士兵们的爱戴。有一次,一个刚刚入伍的小兵在战争中负了伤,因战场上缺医少药,等到打完仗回到后方时,那位小兵的伤口已经化脓生疽。

吴起在巡营的时候发现了,他二话没说,立刻蹲下来,用嘴为那位士兵吸吮伤口、消炎疗伤。那位小士兵见大将军竟然如此对待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4、特里莎修女1910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因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她18岁时离开家乡来到印度,投身于慈善事业。1949年,特里莎修女在加尔各答创立了慈善机构——“慈善会”,并且以此为基地,在印度开展救助孤儿、穷人、老人和麻风病患者的慈善工作。

特里莎修女先后在印度和其他国家创办了50余所学校、医院、济贫所、青年中心和孤儿院。她曾先后获得印度尼赫鲁奖金、美国约瑟夫·肯尼迪基金会奖金和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和平奖金,并获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

5、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

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有关高中议论文的问题

其实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皆可入文,他们都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这里我列一些:
孔子、孟子、庄子、周公、管仲、孙膑、项羽、刘邦、韩信、司马迁、李广、诸葛亮、孙权、曹植、屈原、李白、杜甫、郭子仪、李商隐、李煜、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岳飞、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戚继光、谭嗣同、孙中山、鲁迅、郁达夫、徐志摩、毛泽东、张闻天、邓小平;
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罗曼罗兰、海明威、高尔基、莎士比亚、等等。
另外,巧妙地运用一些古典材料也能对你写好作文有很大作用,下面这篇文章对你也许有所帮助:
谈古典材料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纵观近年来高考优秀作文,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教材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天地,尤其是教材中的古典文学部分更为我们从语言、材料、结构、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写作的范例。深入学习教材中的古典文学,细致揣摩其语言、技巧、思想和感情,无疑会对我们的写作大有裨益。教材中的古典文学内容在高考优秀作文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引用诗文展示阅读广度
广博的积累尤其是古典文学的丰富积淀在文章中展示的是创作者的阅读的广度,恰当地引用诗文不仅能增加文章的文采,而且可以发挥古典文学言简意赅的特点而表达出深厚的思想内涵。如,2004年四川满分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昭示着遭遇挫折,但正因为有“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精神,才吟唱出千古绝唱。本段诗文的引用既深刻阐述了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这样才能走出痛苦,创造辉煌的道理,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扎实的积累。
再如,2003陕西优秀作文《情与理》大量选取古典素材:屈原因性情而铸就英明,李白因真情而不朽,这是真情的表现。周幽王亡国,唐玄宗误国这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范仲淹驾驭感情,“先天下之忧而忧”是理智地用情。这些古事的引用,显示了作者比较丰富的文史知识,也充实了论点,深化了主题。
化用名言展现写作才情
化用是将名言融入或融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这样既是对名言的一种委婉引用,更是写作者才情的一种展现。
当我们被外物所触动时,它们也便展示出自己的品性。张志和渴求隐逸,而在桃花流水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时倍感寄人篱下的凄凉;刘禹锡心胸开阔,众人悲秋,他却从排云而上的白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日胜春朝”……(2003年广东考生《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本文一出手就让人看到厚重的文学积累,一落笔则文采飞扬,不仅准确表达了思想,而且使人感到语言的多姿,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写作才情。
再如,2004年海南满分作文《苏轼的赤壁》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徐徐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将原作自然融入文中,成为作者表达思想的一部分内容,读来十分自然,丝毫不露雕琢的痕迹而又富有情致。
故事改写营造古典情韵
改写类似于故事新编,它把现代故事或思想意识借助于古代人物来表达,以富于古典情韵的情节或语言传递现代思想,古为今用。如,2004年山东一考生在《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文中为表达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要听取别人意见这一观点时,以古人讨论会的形式行文。贾谊、杜牧、苏洵、魏征、孟子、项羽、孔子等人分别以《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等大家熟知的文章中的语言阐述观点,整篇文章人物语言摇曳生姿,古典气息十分浓重。再如,2004年陕西考生《昭君行》一文通过昭君离开宫廷而奔赴塞外途中思想感情的变化,表达了“忧伤能变成快乐,苦难也能变成幸福——全看你怎么想”的主题,文中浓墨重彩的宫廷生活描写和个人际遇的叙说,无—不沉浸在秦砖汉瓦的古典氛围中。
改写类还可把现代人物置于古代氛围,以古文形式写今事。如,2002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一文: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进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本文借古诗《孔雀东南飞》的形式来表现当代青年立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理想。全文句式整齐,韵律和谐,人物生动,既有浓郁的古典情韵,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不失为一篇古文改写的佳作。
古今对话凸显创作机智
在高考作文中,有些文章以古今对话的形式打破时空界限,思接千载,情联古今,体现了鲜明的构思机智和创意。
2004年甘肃一考生在《致和珅的一封信》一文中,以书信的形式直接和和珅“对话”,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利用时空错位,亦真亦幻、亦庄亦谐地剖析了和珅“既不审视自己,也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眼中“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的肮脏灵魂,将历史和现实巧妙交融,给人以启迪。
以第二人称对话的形式与古人进行的独白,也可视为古今对话的一种样式。如,2004年江苏满分作文《水边的女人》,文章通篇以对“汝”——林黛玉的倾诉行文,全文感情浓烈,读来似姐妹间的亲切交流,又像好友的深情诉说。文章结尾这样写道:
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如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
这段话让我们感到的是不断涌动的强烈的个人情感:对黛玉的赞美、惋惜、慨叹……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缘于亲切的对话形式。
形式创新彰显求异思维
形式服务于内容,而恰当的形式又能促进内容的表现。从什么角度来写,往往就决定了构思的成败。会写文章的人,在动笔之前,首先考虑的就是写作的角度问题和内容的表现形式问题。近年来,有不少作品将古典材料融于新颖的形式中而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2003年重庆考生《孔明挥泪斩马谡》一文就运用了独幕剧的形式来表现。紧凑的情节、集中的冲突、生动的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使该剧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古典材料和新颖形式的结合赋予了文章内容和视觉以强烈的感染力,在大量的“似曾相识”的规范文面前,这样的表现形式自然会令读者眼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再如,2003甘肃考生的《吊屈原赋》、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广东考生的《把握感情,认识事物》等文分别以赋、人物传记、电影分镜头等形式体现出了新颖的思维和创意。
纵览高考优秀作文,我们深感其中的古典语言、材料、背景等都服务于作文话题,服务于写作主题,都是现代人表达思想的一个媒介。取于古典而不囿于古典是其共同的特点。
只要把根深扎于古典文学的沃土中去汲取不尽的营养,写作的百花园就是一个永远的春天。

求当代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的事迹!

事例1:

杨善洲,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事例2:

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事例3:

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事例4: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事例5: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