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钉螺的繁殖季节(田螺的正确养殖方法有哪些)

时间: 2023-03-27 04:36:04

钉螺的繁殖季节

钉螺属软体动物,雌雄异体,卵生,产卵盛期在4月到5月,卵孵化时间因气温而异,在16到23摄氏度时,约需20到28天。

钉螺由螺壳和软体两部分组成,软体部分的前部为头、颈、足和外套膜,后部是内脏;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于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为“光壳钉螺”,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为6毫米和3毫米,多见于山丘地区。钉螺是血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

田螺的正确养殖方法有哪些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要怎么养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田螺的饲养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田螺的饲养方法施肥投饵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水质调节

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 pH值保持7-8。

田螺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 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因此,长江以南3月~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 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收获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月~5月和9月~11月是田螺的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人工养殖

选择水源充足,有流水,无污染螺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病虫防治

田螺养殖作为土著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田螺科, 圆田螺属,共有4种,分别是中国圆田螺、、胀肚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养殖的主要是中华圆田螺。田螺一般适合在稻田、浅水沟、低洼地、湿地等地方养殖。田螺对养殖的场地要求不高,一般在浅水水域稍加整改,具有腐殖质多的软泥底水域均可养殖,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条件则更佳。田螺的病害和虫害至今为止发现较少,有报道的也不多。

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种螺每平方米放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为田螺总重的1%~3%,2~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 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 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 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 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采取混养方式。

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 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 厩肥、 鸡粪、 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 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田螺的特征为软体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足、 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体外有一个外壳。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足底紧贴着的膜片,叫做厣,它像一个圆盖子,当遇到不测或需要休息时,田螺便把身体收缩在 贝壳里,并通过足的肌肉收缩,用 厣将贝壳严严实实地盖住。田螺的血液颜色较为特殊,为白色。田螺可以食用,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

田螺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 中国圆田螺等。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体螺层明显膨大,壳顶尖,缝合线较深,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辱为 角质的薄片,小于壳口,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生存环境。

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或者在水库边上,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大便没排干净,有很多 寄生虫,比如钉螺就是 血吸虫的寄主。

田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小后生因为父母双亡,不得不每天到河里捞些小鱼来当饭吃。有一天他下河去捞鱼,可是捞了一天除了一个田螺他什么也没有捞着。小后生把这个小田螺拿在手里就要放到热水里煮的时候,突然间他觉得这个田螺也很可怜,于是他改变了主意,把它放进水缸里养起来。

田螺养殖的亩产量

蜗牛亩产4000斤左右,但如果养殖技术好,水质好,产量还可以更高。即使养殖水平一般,产量也能达到2000斤左右。一般蜗牛养5个月就能达到上市条件。养殖钉螺应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进行。养殖的成本和利润是多少?1.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在南方每年的4-5月和9-11月是它的繁殖期。母螺一般分批产仔,每只螺每次可产20-30只小螺。母螺分娩后,需要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出生的螺一般重0.5-1.5克。2.蜗牛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后9克左右。3.垂钓时,要有选择地钓成年螺,多留母螺,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高。中午,蜗牛躲在泥土和草丛里。早晚都要接,也可以引流接。每放养100只母螺,年产量可达100kg。1.一批螺的生长期在4个月左右,一年可以收三批。每批能收获2000-3000斤,一年甚至能收8000斤左右。按照4元/斤核算,螺蛳收入在3万元以上。2.蜗牛自然繁殖,每年1月自然繁殖,一年后产卵。一只母蜗牛生600多只宝宝,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如果想养肉螺,可以养4个月的螺。一只肉螺重约10-12克,每公斤10元,一亩田可产螺2000-2500公斤。3.水稻每亩可增产10%,每年160公斤,可节约农药化肥70%,每亩可增收150元。计算所得3390元;当年支出约973元,收支平衡,盈余2417元。蜗牛怎么养才能高产?1.生活习性:蜗牛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水底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新鲜的水域,特别喜欢群集在水流稍缓的地方。蜗牛喜欢栖息在沉积物中含有丰富腐殖质的水域,如湖泊、池塘、水坑或水草茂盛的缓流河流。蜗牛是杂食动物,主要吃水生植物的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它们喜欢夜间活动和觅食。蜗牛在15摄氏度左右开始活动和进食,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7摄氏度。当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时,蜗牛会将身体缩入蜗牛壳内停止进食,聚集在阴凉处或潜入土中避暑。当水温超过40摄氏度时,蜗牛就会死亡。当水温低于8摄氏度时,蜗牛会潜入泥洞冬眠。来年春天水温升至15摄氏度左右,蜗牛会重新出洞觅食。2.生殖习惯。区分雌螺和雄螺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它们右触角的形状。雄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弯的部分是雄性生殖器)。另外,母螺大而圆,公螺小而长。蜗牛是卵生动物,它的繁殖方式很独特。蜗牛胚胎和幼虫的发育是在母体中完成的。受精卵在母体中孵化大约需要一年时间。蜗牛分批产卵,每年3-4月繁殖。雌雄亲体同时交配受精,同时在母体内孕育下一年要生产的幼螺。一只母蜗牛一年大约产100-150只小蜗牛。3.种螺放养一般从3月底开始,可以陆续放流种螺。放螺前10天,按每亩50-100公斤的剂量在全池撒生石灰,清除野生鱼、虾等杂螺,3-4天后,在水体中堆放有机肥和养殖饵料生物,供螺食用。蜗牛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也可以自己收集。每平方米螺100-120只,池塘可养4尾夏季鳙鱼。在蜗牛产卵前,应在池塘中放入适量的粪便,培养饵料生物。种螺放养最好在养螺初期进行。蜗牛的种类应该是新鲜的蜗牛,浅棕色,壳薄而完整,圆丘钝圆。养殖螺蛳可以单独放养,也可以套养一些鲢鱼、鳙鱼,也可以采用螺蛳、泥鳅混合养殖。4.养殖水体适应性强,病害少。只要避免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农村很多平坦的河流、沙滩、坑洼、稻田、池塘等普通水体都可以放养。比如挖专门的池塘饲养,就要选择水源方便、有腐殖土的地方建池塘(如果土壤不适合,最好先施混合堆肥进行改良)。保持沉积物厚度10cm-15cm,面积不限。如果是开阔的水体,可以在水面上种植少量的满江红和水莲花,池塘周围可以种植一些长藤和蔬菜进行遮荫。竹尾巴、树枝、石头、草地等。放在水中供蜗牛栖身。5.调节池塘水质是蜗牛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首先,为了确保良好的水质,千万不要使用含有大量铁和硫的水。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幼苗后死亡率很高,存活的螺壳上附着红锈,甚至螺肉呈红褐色。硫磺的水质和蜗牛一样,有硫磺味,不能食用。略浑浊的河流或池塘的自然水体是水产养殖的最佳水体,不要太清澈透明,水体要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充足的氧气。因为蜗牛对水中的溶解氧非常敏感,当溶解氧为3.5mg/L时,它吃得不多。降到1.5mg/L就死了。所以养殖用水一定要新鲜,用半流水养殖比较理想。应经常向螺池中注入淡水,以调节水质,尤其是在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塘里的水流动。在高温季节,最好采用流水养殖。春秋两季以微流水养殖为佳。蜗牛水的深度要保持在30cm左右。6.饲养管理在最初的三到四个月生长最快,然后逐渐变慢,两年后甚至停止生长。因此,在人工养殖时,蜗牛要抓住时机,充分投喂饵料,使其在短时间内生长,使蜗牛肉大而软,味道鲜美,这是自然人所不能及的,产量也高。在自然水体中粗放养殖,只要保持水体脂肪,定期施用适量的粪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秸秆等有机肥,就能满足钉螺的生长需要。蜗牛放进去后,用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动物内脏等剩菜喂。饼泡软后喂,其他饲料切碎混合。投喂量一般按田螺总重量的1%-3%计算,每两三天投喂一次,投喂量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投喂情况进行调整。投料不用定位,多设投料点。当水温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不需要投喂。蜗牛不需要太多的营养,所以简单地以60%、25%和15%的比例使用米糠、麦麸和豆粉就可以作为蜗牛的优质饲料。根据蜗牛的进食和气候条件,在适宜的温度下(20-28摄氏度),蜗牛的食欲很强,可两天喂一次,喂量为体重的2%-3%。水温15-20℃和28-30℃时,每周投喂两次,每次1%左右。气温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少投或不投。在自然状态下,蜗牛当年可长到6-8克的个体,而人工养殖的个体重量可达12-15克。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