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东征军的典故

时间: 2023-03-27 17:23:26

东征军的典故

1925年9月28日,国民政府决定由在8月份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组成东征军,以蒋介石为总指挥,汪精卫为党代表,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苏联罗加索夫为军事顾问,东征军总兵力为3万余人,10月5日,国民政府发表《告东征军将士书》以及广东省政府《东征宣言》。先后经历第一次东征,会师镇压和第二次东征,其结果是统一广东全境。

东征是什么意思

东征的意思如下:

1、向东征伐,《诗·小雅·渐渐之石》:“武人东征,不皇朝矣。”郑玄笺:“将率受王命东行而征伐。”汉,扬雄《甘泉赋》:“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唐,李商隐《随师东》诗:“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鬭心。”

2、东行,汉,班昭,《东征赋》:“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唐,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为淹。”

用东征造句

1、陈在第二次东征中救过蒋介石的命,曾被委以副官重住。

2、陈毅同志一生东征西讨,为中国革命货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3、今天他们对西方的不信任,十字军东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4、在这里,他建立了一只庞大的海军舰队,东征西讨,所向披靡。

5、部分群众啜泣着高喊口号,将她们的遭遇同十字军东征相比。

6、呵呵,我看你忙得很,蝇营狗苟于朝堂、商场,东征西讨于天下。

7、1925年,革命军进行了两次东征,周恩来都是政治部的领导人。

为何古代打仗叫“东征、西征、南征”,北却用“北伐”?

一、“征”的含义
“征”有行走、征伐的含义,《孟子》有云:“征者,上伐下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军事行为。
例如,我国古代战争中天子和诸侯作战,可以理解为天子讨伐反叛的逆臣。而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东征”:亚历山大东征和十字军东征,都含有军事上的侵略行为。
当然,“征”的本义是“行进”,意味着出兵讨逆,比较符合“上伐下”的军事礼仪。
周天子创立分封制,将有功之臣分封在不同的地方,这些人就是诸侯国的一方诸侯,虽然有一定的特权,但依然要遵守“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规制。
所以客观上就存在着东征、西征、南征、北征,但是为什么北征的说法不常用呢?原因就在于北面多为”狄族“。
”狄”指代在北方地区居住的所有少数民族代称,按照当时中原王朝的说法,在中原之外生活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少数民族,都被冠以狄戎夷蛮的蔑称。
故此在和北方的少数民族发生战争时,根本没必要用“征”这么文明的字眼。
另外,《史记·管晏列传》中曾有“桓公实北征山戎”的说法,很显然齐桓公只是称霸一方的诸侯,而山戎也只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以一旦用“北征”就不符合“军礼”了。
司马迁这样写恐怕是认为,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攻打北方游牧民族,可能是周天子的号令,殊不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很显然齐桓公用“北征”,是在挑衅天子的威严,在此之后的很多朝代,都自认为可以行使天子的权利,故此“北征”一词才反复出现。
二、什么是“伐”
北伐在史书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伐”有砍伐、打击、击杀的意思,是一个攻击性比较强的字。
按照古人的习惯,“伐”可以代指所有战争,《周礼》“上伐下”中的“伐”,其实,就指代击杀的动作,没有任何礼仪或身份高低之分。
《左传》中有:“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指的是诸侯国之间发生矛盾并刀兵相向,但在彼此在打仗之前却必须要下战书,并且讲出兵的理由昭告天下,然后双发约定好时间和地点,这种形式的战争可以称为“伐”。
对历史比较熟悉的人,想必都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蜗居于南方的中原王朝,比较典型的就是南宋,一直都有北伐的想法,要注意南宋用的是“伐”。
但后来金兵南下攻打临安时,史书上却记载为金兵南侵,一个伐一个侵,将南宋彪炳为正义的一方,而金国则是侵略者。
故此北伐和南侵其实意思相同,只不过参战双方的国家和地理位置不同而已,无论是北伐还是南侵,反正二者都是战争的主体。
其实,历史上著名的北伐有很多,比如,汉武帝北伐匈奴、元嘉北伐、诸葛亮五次北伐、岳飞北伐、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等等。
结语
古人特别讲究礼仪教化,即使是异常残酷的战争也需要有礼、依礼,古代的中原王朝认为自己是天下的核心,所以天子攻打诸侯或平叛等,都是居高临下的父亲教训儿子,故此才会有东征、西征、南征。而中原王朝和北方的少数民族发生战争,则是伐无道或代天罚罪。

周公东征的目的是什么?

周公东征的目的是为巩固周朝统治,平定周武王的三个弟弟即“三监”及纣王儿子武庚的叛乱,征服东方诸方国的战争。
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时年13岁,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但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就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夺皇位,与纣王之子武庚纠合,联络一批殷商的贵族,并且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联合起兵清君侧,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力劝召公(周武王的弟弟)支持东征,在召公支持下,周公调动大军,率军东征。
在战争中,周公团结内部,采取军事攻势与政治争取并举的谋略,及先弱后强、各个破敌的作战方略,首先以重兵沿武王伐纣路线,直取朝歌,击溃武庚所部,攻占管叔、蔡叔治地,杀武庚、诛管叔、放逐蔡叔,贬霍叔为庶人。继之进兵东南,采用先弱后强的方针,先攻徐、淮等九夷。经连续作战,攻灭熊、盈族17国,迁殷民于洛邑(今洛阳)。最后才挥师北上攻奄,迫使奄国投降。随之,蒲姑等国也相继降服。至此历时三年的周公东征胜利结束。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