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华西乳业称公司近期对奶牛场和养牛大户实行限量收购,产量在500公斤以下的散户收购价从一点八元1斤降到一点六元1斤。即使如此,华西乳业每天未来得及加工的过剩鲜奶还有20吨左右。大量的鲜奶就这样被夫情地倒进了下水道。
倒奶事件不是全社会性的生产过剩的表现,而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经常存在的比例失调的表现,确切讲是价值规律决定的供求关系自发作用的结果。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除了具有配置物质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利益分配的作用外,还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能造成极大的社会增援
因为当地政府一味的追求量和行业规模,忽视了行业结构的合理性,没有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最终使乳业行业供过于求,产生资源浪费。
甚至有的企业亏损过多而破产。由于当时乳业行业的各种供求关系已经严重失调,企业的各种措施已无法改变亏损的现实,很多企业在达到亏损最小化时还是剩下很多鲜奶。所以出现了倒牛奶的滑稽事件。
我国倒奶事件恰是价值规律的这一负面效应作用的结果,即在价值规律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作用下,造成了牛奶生产与消费的脱节。
一方面,我国的奶类的需求不是很大,这与我国的消费者的传统习惯有关。尽管我国喝奶的人数比改革开放前多得多,但是我国的大多数人还没有形成喝奶的习惯,牛奶在居民膳食中的份额仍是微乎其微。
据调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每人用于奶品的支出为42元,仅占食品支出的2%,有许多人与牛奶绝缘。这就使得,我国缺少一个稳定的奶品需求市场,但是,在另一方面,我国的国内的奶牛生产和乳制品加工能力的增长速度大于消费增长速度。
再加之,国际奶类普遍过剩,世界乳品巨头也都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来转移他们过剩的生产能力,这样,奶类产品的生产过剩在我国就不可避免了。
虽然“华西倒奶”事件与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国有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关,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导致的局部供求失调。
扩展资料:
2002年3月4日,四川省最大的乳品企业四川华西乳业有限公司突然做出惊人之举,把库存的2吨鲜奶“哗哗”倒进了下水道。3月5日,《成都商报》赫然登出一条醒目新闻:华西乳业把收购不久的牛奶倒人下水道,这种情况已经连续1周。
这一事件也使人们联想起了那些接二连三的相关报道。如海南的容如收购价一降再降,1斤牛奶的价钱还不如1瓶矿泉水,最要命的是如站还拒收,求卖无门的奶农只好忍痛倒掉牛奶,有的干脆将奶牛宰杀。
华西倒奶事件与教科书西方社会的牛奶倒进臭水沟的异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华西倒奶事件是由于商业竞争,由于四川华西乳业的市场零售价突然全线降低,公司为了调控乳价作出的决策;教科书西方社会的牛奶倒进臭水沟是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
2、范围不同
华西倒奶事件仅仅是一个公司的决策,影响的仅仅是该公司,不涉及其他公司;教科书西方社会的牛奶倒进臭水沟是整个西方牛奶厂家都这样操作,影响的是整个西方。
相同点:
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不管是华西倒奶事件还是教科书西方社会的牛奶倒进臭水沟都是因为乳价下跌,产品积压,商家为了稳定乳制品市场,控制最低价,避免后续影响,将货源数量控制,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危害。
扩展资料:
华西倒牛奶事件的原因:
从牛奶属性分析:
①牛奶市场前景看好!在政府鼓励和引导下,许多企业进入乳业生产,乳业规模迅速扩大,
导致乳源短缺,鲜奶和牛奶价格上升,间接导致了奶牛养殖量的增加(政府也鼓励)。
②生产周期长供给弹性小对市场感应不灵敏,而且,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供奶量是恒定的,
生产规模也是不变的,所以当乳业行业生产规模扩大速度超过需求增长上速度时就会出现牛奶过剩。
③牛奶的保质期不是很长,企业要快产快销,以免过期带来损失。但,即便企业牛奶销出
去也不可能减少鲜奶的供应,因为企业为有稳定奶源,企业和奶农的合同一般为长期合同,企业不敢违约,因为失去奶农就失去企业的根本,这种损失是企业无法承担的。所以牛奶销售不善常常造成鲜奶积压产生浪费。
④牛奶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降价带来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小于降价带来损失的幅度。
降价反而会使企业亏损。但企业这样可以增加牛奶销量、减少牛奶过剩问题和市场占有份额,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此外,由于企业要尽可能降低企业牛奶过剩,减少原料浪费带来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综合两者带来的损失,找到一个损失最小的均衡点。所以企业只能以适度的降价达到亏损最小化。
⑤当地政府一味地追求量和行业规模,忽视了行业结构的合理性,没有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
作用。最终使乳业行业供过于求,产生资源浪费。甚至有的企业亏损过多而破产。
⑥由于当时乳业行业的各种供求关系已经严重失调,企业的各种措施已无法改变亏损的现
实,很多企业在达到亏损最小化时还是剩下很多鲜奶。所以出现了倒牛奶的滑稽事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