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努尔哈赤与狗和传说

时间: 2023-03-27 23:18:44

努尔哈赤与狗和传说

传说,满族的祖先努尔哈赤有一次被明朝总兵李成梁追赶,眼看追近,努尔哈赤急忙躲藏在一滩芦苇荡里,追兵难以寻找,就纵火烧芦荡,顿时,大火蔓延芦荡,追兵以为努尔哈赤被活活烧死,其实努尔哈赤只是被烟熏倒了,当火势就要蔓延到他身上时,有一只黄狗跑到水里,沾一身水,在努尔哈赤身上打滚,他身上的火被扑灭了,但黄狗却累死在他身旁。后来,当明兵前来搜索时,一群喜鹊铺天盖地落在努尔哈赤的身上,明兵以为喜鹊在叼啄尸体,努尔哈赤已死无疑了,于是撤兵回朝。等努尔哈赤醒来时,发现身上落着喜鹊,身边躺着一条黄狗,这才明白是黄狗和

关于乌鸦救了皇太极的命的故事具体是什么

在《昭陵的由来》中,也是一群乌鸦将皇太极团团围住解救了处在极度危险中的皇太极。皇太极从此将乌鸦看作神物,不但不让人伤害,还专门在盛京的东北角圈地伺鸦。
据传说,当年努尔哈赤被围困在草地上,而他身边落满了乌鸦,敌人搜到这里时,乌鸦群腾空而起,敌人便认为这里肯定没有藏人,不然乌鸦早就该飞走了,无形中救了努尔哈赤一命,于是满族把乌鸦视为自己世代的标志性图案。
也有传说是这样的,一次罕王被明军追捕,藏身于芦苇丛中。明军纵火烧芦苇,罕王连累带呛昏倒于地。在这万分危急之时,一条黄狗奋不顾身,迅速往返于水塘和罕王之间,用身体沾来水,打滚将罕王周围的火扑灭。罕王得救了,但黄狗却累死在罕王身边。明军前来搜寻时,一群乌鸦又落在罕王身上,明军以为乌鸦正在叼啄死尸,便撤兵回营。罕王醒来后,明白是黄狗和乌鸦救了他。从此,他告诫族人属下,一定要爱护狗和乌鸦,不能伤害它们。因此,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满族人为何有不吃狗肉的禁忌,这个风俗是如何形成的?

即便在东北,满族在民族禁忌上也处在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很少有人能正确地知道满族的饮食禁忌。有些人似是而非的认为,满族同穆斯林一样不吃猪肉,有些人根本不清楚满族存在饮食禁忌,还有些人会在你明确表示满族不吃狗肉的时候,满不在乎的说:“怎么可能?我认识的满族就吃狗肉!”但最令人无奈的是,一部分身份证上写着满族的人,偏就喜欢到处宣扬“满族是吃狗肉”的,理由是“时代变了”或“满族的先世都吃狗肉”。那么,满族作为民族区分标准之一的不吃狗肉的习俗到底始于何时?又有怎样的渊源呢?

金代女真人吃不吃狗肉?

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女真人宴饮的习俗如下:“阿骨打聚诸酋共食,则炕上……人置稗饭一碗,加匕其上,列以羹韭、野蒜、长瓜,皆以盐渍者,别以木盛猪、羊、鸡、鹿、兔、狼、麂、獐、狐狸、牛、驴、犬、马、鹅、雁、鱼、蛤蟆等肉。或燔或烹,或生脔,多芥蒜渍沃,续共列,各取佩刀,脔切荐饭,食罢,方以薄酒传杯冷饮,谓之御宴者亦如此。”更有甚者,狗血拌饭还是金代颇为流行的一道美食,即用“生狗血及葱、韭之属”与煮的并不软烂的稗米饭“和而食之”。

《三朝北盟会编》成书于宋代,是记录徽宗、钦宗和高宗时代宋金战和的重要史料。

总而言之,在十二世纪的金代,女真人确实没有形成不吃狗肉、不穿戴狗皮制品的禁忌。不过,不排斥狗肉不等于嗜好食用狗肉,毕竟在已知的文献中,关于女真人日常饮食的绝大多数的记载,都明确写着猪肉和羊肉是最常见的肉食种类,并间杂着猎获而来的一些野生动物。

狗肉禁忌源自何时?

那么,满族人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吃狗肉的呢?曾有学者撰文指出,在明代前期的中原史料和朝鲜史料中发现过明代女真人食用狗肉的记载,如《李朝实录》中所记正德年间朝鲜官吏“杀犬十余口,酒十盆”招待女真人等等。不过,在朝鲜人李民寏的《建州闻见录》里,却有对建州女真不食狗肉、不用狗皮的明确记载:“犬则胡俗以为始祖,切不宰杀,我国人有挟狗皮者,大恶之。” 这一记载的出现时间大约在天命四年(1619年),即迟至后金建国后女真(满洲)人便已经产生了不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的生活禁忌。

事实上,在口耳相传的家庭教育中,满族人自己也并没有认为不吃狗肉是一个很遥远的习俗。按照最普遍的说法,“老罕王”努尔哈赤当年在逃离李成梁追杀的过程中,曾因极度困乏而昏睡在一片芦苇丛中,追兵见芦苇茂盛不易寻找便纵火想要将他烧死。努尔哈赤驯养的一条黄狗见召唤不醒主人,便用身体沾水,将努尔哈赤和他身边的芦苇打湿,救了主人一命,自己却活活累死在芦苇丛中。努尔哈赤醒来后,抚摸着爱犬的尸体立下誓言,“凡我子孙以后不食狗肉不穿狗皮,以报义犬救主之恩”。那么,满族不吃狗肉的习惯是否真的仅仅是出于对英雄的敬仰呢?

满族的历史故事,努尔哈赤的故事

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国史籍中所记载的肃慎人,他们长期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早期女真族的风俗习惯,保留至今载于史书的不多,流传最广的当数祭万历妈妈、敬狗、祀乌鸦等与满族“老罕王”努尔哈赤传奇人生有关的故事了。

传说努尔哈赤幼年丧母、家道中落,于是投靠到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部下当差。由于他聪明伶俐,李总兵便将他收在身边当作戈什哈(亲兵)。一天,李总兵突然接到皇上密旨,称天上紫微星降落人间,东北地方有天子异象,派李成梁速速缉捕。可是一晃过了半年,李成梁仍未发现“天子”踪迹,因而总是闷闷不乐。

这天,他叫努尔哈赤打来洗脚水,为他洗脚,李成梁想开开心,便得意地叫着努尔哈赤的小名说:“小憨子,你知道我为什么能当上总兵吗,那是因为我脚上长了七颗黑痣。”小憨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不瞒帅爷,我脚上也长了七颗红痣呢!”李总兵一听,大吃一惊,按照民间说法,脚踏北斗七星乃帝王之相,但他毕竟历练多年,老谋深算,于是不动声色,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晚上,他兴冲冲回到寝室,得意地向爱妾梨花炫耀,准备第二天一早就把努尔哈赤押解进京邀功领赏。梨花明白若是将这个勤快忠厚而又聪明伶俐的年轻人送到京城,肯定就没命了。

于是她假意奉承李总兵一番,待他睡熟,悄悄跑到门房叫醒努尔哈赤,将实情相告,让他趁深夜赶快逃走,努尔哈赤走前跪倒在地叩谢梨花说:“他年得志,先敬夫人,再敬父母。”说罢,偷骑了一匹大青马,带着平时豢养的老黄狗,匆匆向长白山驰去。

第二天,李成梁不见了努尔哈赤,到后院一看,不禁大惊失色,原来梨花已用一抹白绫吊死在柳树下。他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勃然大怒,一面叫人将梨花解下鞭答,一面派人火速追赶努尔哈赤。

据说从此每年黄米熟了的时候,即梨花夫人上吊那天,满族人都要在门前插上柳枝,以示对梨花夫人救主的敬意。

且说努尔哈赤跑了一夜,人困马乏,刚要下马休息,忽听后面人喧马啸,知道一定是追兵上来了,他一拍大青马,又向前跑去。也真怪,这匹大青马如有神助,风驰电掣一般,一会儿就将追兵远远甩在了后边。后来,大青马跑得浑身是汗、气喘吁吁,活活累死在地。努尔哈赤惋伤地说:“他日若能夺得天下,绝忘不了‘大青’!”后来,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遵照努尔哈赤的诺言,真的将国号改为了“大清”。

大青马累死了,努尔哈赤只好徒步逃走,但是李成梁的人马紧紧追赶,眼看就要追上了,他急中生智,钻进了前面的草甸子。追兵赶到,只见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上哪儿去找人?他们犯了愁。其中一个士兵灵机一动:用火烧掉这片草甸子,不就可以烧死努尔哈赤了吗?于是,不一会火光四起,浓烟滚滚。

这时努尔哈赤已经跑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躺在草地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哪里知道大火就要烧到头上。当他醒来的时候却觉得自己好像躺在了水泊之中,站起来一看,周围的草都已烧光了,只有自己心爱的老黄狗累死在身旁。

这才明白一定是黄狗跳到水洼将身子弄湿,再回来将草和衣服弄湿,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他顿时痛哭流涕道:“你救了我的命,我永远不会忘了你的恩,我要叫我的子孙永远不许杀狗、吃狗肉,不穿戴狗皮帽子和衣服。”

努尔哈赤掩埋了黄狗,听见后面人声嘈杂,回头一看,原来追兵又上来了。努尔哈赤心中一惊,心想这回可必死无疑了。正在这时,只见满天黑压压的一大群乌鸦向他扑来,他急忙甸旬在地,想躲过乌鸦再跑,哪知道乌鸦却俯冲下来,叼住他的衣服不放。这时追兵已到,没办法,他索性躺在地上装成死人,一动不动。

说也奇怪,许多乌鸦层层落在他身上,似在啄他,却也不疼。追兵赶到一看,见这么多乌鸦在啄尸寻食,没有理会又向前追去。努尔哈赤方知是乌鸦有意救他一命,从此,他立下誓言,要让子孙后代善待乌鸦。现在辽阳以北,有一个地方名叫老鸽滩,据说就是当年努尔哈赤遇鸦得救的地方。

【结束语】努尔哈赤戎马一生,统一了女真,平定中国关东部,建立后金,割据辽东。为大清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努尔哈赤的传奇人生是说不完的。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下。

“狗肉上不了正席”这一俗语的背后是个什么故事

照文献或者是传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在南北朝代,游牧民族居多而且他们主要以狗为猎具和牧放的守护者,所以忌食狗肉.再加上那是佛教昌盛,在佛学典籍上把狗视为不洁之物,严禁屠食.
2、在宋代宋徽宗当皇帝听说“崇宁初,范致虚上方’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宋徽宗本命,他降旨禁止杀狗.
3、在清代,满族人传说狗和乌鸦救过努尔哈赤的命,因而不吃狗肉,所以狗肉上不了席.
4、认为狗是吃屎的,很下贱,不健康,品质太差,所以不能上席.
5、古有打狗散场伙,意思是说把吃狗肉,就是代表散伙,大家各奔东西,所以请客一般不用这道菜.
有学者考证说:
一是由于佛家主张“戒杀放生”,梁武帝肖衍提倡素食终身,所以佛门弟子也就难以再享狗肉了.
二是道家有忌讳,李时珍曰:“道有以犬为地厌,不食之.”
三是统治阶级的迷信思想.据《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宋徽宗听后,就立即降旨禁杀狗,并规定凡不再杀狗者,“赏钱至二万”.
另外,在满族人中还有一种传说,那就是黄狗和乌鸦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所以满族人由此不再吃狗肉.清统治者进关后,汉族也不得不附和.查阅清宫的御膳,包括满汉全席在内,尚未发现狗肉.时间长了,不少人也就逐渐不知道狗肉是什么味道了.尽管有的汉人仍然吃狗肉,但慑于满族统治者的忌讳,所以在堂而皇之的宴席上,也就没有狗肉的位置了.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