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糯米沱茶是普洱茶么(云南沱茶是普洱茶吗?)

时间: 2023-03-28 01:30:23

糯米沱茶是普洱茶么

糯米沱茶不是普洱。是用云南特有优质的糯米香叶和优质绿茶,经特殊工艺压制成沱,该产品具有滋味醇和,糯米味是悠然飘香,常饮有醒脑、抗疲劳等作用。糯米香沱茶是选用云南大叶种优质绿茶和名贵草本植物糯米香嫩叶,经科学配制加工而成,内含人体所需十多种多酚类物质,饮用时,既有茶味的清香,又有糯米香的口感,有清心爽口,解毒,提神的保健作用,是一种纯天然的保健饮料。

云南沱茶是普洱茶吗?

是不是普洱茶要看它的制作工艺。首先从鲜叶开始都需要经过杀青程序,而后进行焖、手工轻揉,最后靠阳光晒干(即晒青),就成了普洱茶的初制品(生茶)。因为晒青过程中没有太深的发酵或如同绿茶的急火猛炒,使得它的酶类活性物质破坏不多,在一定湿度和温度的作用下,酶类和氨基酸类物质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使得普洱茶的水浸出物增多,茶多酚(茶苦味的来源)减少,所以普洱茶的香气不如绿茶和乌龙那么高扬,但是喝到嘴里滋味醇厚,是一种不同的感受。
六大茶类茶叶从鲜叶先进过杀青,然后发展出两个方向:一闷黄,将茶叶微发酵,干燥后就成了黄茶;黑茶(普洱茶属于黑茶)是把闷黄的程度加重(也称渥堆发酵,及现代工艺的普洱熟茶制茶工艺)或者靠后期茶叶自身发酵,香气与滋味又有一变。二是由杀青发展出白茶、乌龙茶和红茶,这其间的关键是“萎调”。茶的鲜叶经过一个自然的水分蒸发过程,达到“三分红七分绿”的程度,这同样是一个发酵过程。将这道工艺加重一些,如“摇青”,则制成乌龙茶;程度更深,用力揉捻,促使茶细胞破碎,再使其充分发酵,即成红茶。在发酵的方式上:黄茶、黑茶属于湿热氧化;白茶、乌龙茶和红茶属于酶促氧化。
所以是不是普洱茶不能只从制成品的形态来看,红茶、绿茶也同样可以压制成饼、砖和沱,甚至金瓜、人头茶都行。我个人有个简单的识别生普的方法:茶冲泡后,茶汤和茶底要黄汤黄叶,而且闻不到煮玉米和蚕豆的味道,可以认为是普洱,至于要更一步识别普洱茶的档次高低好坏,就只有多喝,经常喝,喝不同茶品,只有鼻子、舌头记忆了各种味道,你就能识别高下,也就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那款茶了。另外,普洱茶好玩的一点就是随年份增加它的香气口感会明显变化,红茶、绿茶是不会的,所以刚开始接触普洱茶还是建议你找一个可信任、懂普洱茶的人引你入门吧。

沱茶与普洱茶是不是一种茶

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有特色。沱茶的种类,依原料不同有绿茶沱茶和黑茶沱之分。绿茶沱茶是以较细嫩的晒青绿毛茶为原料,经蒸压而制成;黑茶沱茶还是以普洱茶为原料,经蒸压而成。用晒青绿茶压制而成的称云南沱茶;
沱茶的名称由来,传说很多。有的说,它过去都销往四川沱江一带。故而得名;有的说此茶古称团茶,沱是由团转化而来。云南沱茶产、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的《滇略》一书中就有记载,至今约有300的年历。沱茶原产于云南省景谷县,又称“谷茶”。云南省下关(今大理市)茂恒、永昌祥等茶号相继生产后,又有谷庄与关庄之分。谷庄沱茶多采用景谷县附近地区生产的滇青揉压;关庄沱茶采用滇西勐库茶(双江)、凤山茶(凤庆)、大山茶(西双版纳、思茅)等地滇青在下关设厂拼配、揉制,其品质胜于谷庄,因而后来逐步取代了谷庄沱茶。近40年来,云南沱茶集中于下关制造。
云南沱茶,以一、二级滇青为原料,蒸压成碗形,外径8厘米,高4.5厘米,外观显毫,品质最好的是“特级沱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喉味回甘,汤色橙黄明亮。用普洱散茶蒸压而成的云南普洱沱茶,外形紧结,色泽褐红,有独特的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浓明亮。普洱沱茶运销海内外,颇受消费者欢迎。法国巴黎医学家给20位血脂过高的病人一天三碗普洱沱茶,1个月后,病人血脂下降了22%,疗效显著。
沱茶除云南主产外,四川重庆也有生产,依所用原料的优次分为“特级重庆沱茶”、“重庆沱茶”和“山城沱茶”三种。四川沱茶的重量分50克、100克和250克三种规格。
重庆沱茶曾获1983年第22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金质奖。云南洱沱茶于1986年在西班芽巴塞罗那第9届世界食品颁奖大会上,荣获世界食品汉白玉金冠奖。云南沱茶于1985年获国军国银质奖,1989年获全国名茶称号。
关于普洱茶
普洱茶的优点
一、 普洱茶茶性温和,不伤胃。现代人紧张、压力大的生活模式,胃疾普遍,气血偏虚,食不正常,一般轻发酵茶对爱茶之人而言,确有“不可承受之轻”的顾忌。
二、普洱茶是有科学根据的保健饮料。现代人“以命博钱”者,比比皆是,普洱茶的防癌保健功能一经医界证实后,“以小钱保长命”的观念,不但强化了爱茶人的信念,同时吸纳了许多新进茶友。此外,普洱茶去脂消食,减肥瘦身的药理特性,更是风靡了无数爱美塑身族、中年发福者的心。
三、 普洱茶易冲耐泡,操作平易随和。陈化得宜的普洱茶,不苦不涩,即使久浸亦能入喉,既不需像高山茶分钞必较,却乃有茶事的乐趣,甚至不失茶包便利性。
四、普洱茶保存容易,茶性转换富变化。从某个定义来说,普洱茶是“活的有机体”,其主要特点在于茶体完成后,所持续进行的“后发酵作用”(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风味转换越趋稳定内敛,不同陈期的茶体所拥有的风味皆不尽相同,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种程度地参与了“茶叶的制作与完成 ”,其实,一饼普洱茶的最终完成可能长达数十、近百年之久,因为打从茶叶离树起,直到热水冲入壶中,它都在处于“现代进行式”,无时无刻不在转化进程中。
五、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普洱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饮料,老普洱茶却又“价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价值”,是只涨不跌的“耐久财”;而右端则是“饮用价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费财”,那“时间”就是游走在两者之间的“砝码”,随着时间砝码往左推移,这饼茶的典藏价值就越高,反之亦然,远年普洱茶所具备的典藏性类似红酒,两者一样讲究年份、出身(酒庄、茶庄),注重稀有性与保存状况。
普洱茶分生熟,各有短长
普洱茶的制作工序大体是:鲜采茶叶经杀青、掇捻、干燥后,即成毛青(滇青),此时的茶韵浓烈霸道,一般人是喝不惯的。随着毛青茶的加工不同,普洱茶自此分为生茶、熟茶两大系(也有互相拼配的半生熟茶),一般将生茶归属于“绿茶”,熟茶归属于“黑茶”。
[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渥堆”而完全依*自然转化而成,这是历史上的传统制法,。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视保存环境条件,至少需要近十年以上,时间越长,茶体内的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越完全,其陈香益发醇和稳健,但韵致活泼生动,这种活力即为茶人所称道的[茶气]。
[熟茶]是指毛茶经过“渥堆”这项工序,通过湿熟作用以人工方式速成发酵,促进多酚类化合物非酶性自动氧化,转化茶叶内含物质,减除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缩短其陈化阶段,可提早饮用。这是1973年起昆明茶厂首先借鉴黑茶工艺,而发展出的技术,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对“渥堆”的相关研究,在1985年还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要说明的是,有的人对“渥堆”有所误解,还把“渥堆”和“湿仓”划上等号,事实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湿仓”是指投机者将年份比较新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甚高的环境,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促使茶品发霉,以改变茶体,使外观上可伪充陈年茶,这种不健康的湿仓茶,是禁不起高温冲泡下的品鉴考验的。
普洱茶的保健和药理
长期以来普洱茶深受肯定,除了因其茶质优良,止喝提神,还有特殊的药用功效,普洱茶的药理功用古谱早有记载,清人赵学敏“本草钢目拾遗”云:“普洱茶性温味香,……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变迁,致癌因子无处不在,现代人可说是身处在癌症阴影中,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普洱茶的抗癌作用早就经云南昆明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证实,并在1991年亚太地区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上获得举世认可。
普洱茶的保存之道
早在十九世纪,茶人对普洱茶的品质提高和保管即有研究,在《普洱茶记》中记载:“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中杂石者最佳”,“种茶之家,芟锄备之,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这说明对茶叶品质的要求,早在栽培时期便要讲究,同时,为了保持普洱茶的品质,古人也有“或与他物同器,则杂其气而不堪饮矣 ”的警语。其实普洱茶的保存条件,已是所有茶品中最为宽松的了。
一般来说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远离其他气味浓厚的物品或环境污染,例如香皂、蚊香、樟脑丸、神龛、厨房、卫浴等就可以,如果普洱茶的陈放数量较多,不妨拨出一个小房间,摆上除湿机,湿度计,定期翻堆。目前较广为茶客采用的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于缸肉,有包装者最好退除,以得陈化,缸口则以木板、棉布复盖,使其通风、不落尘、不进异物即可。陶缸堆陈法的概念是模拟一个微形茶仓。安排一个适合茶菌生长的环境,让老茶的茶菌顺利繁衍到期新茶上,且新茶的茶气刺激老茶,达到新旧并陈,阴阳互补的效果。
对于即将饮用的茶饼,老茶客们另有一套“茶气调和法”:将茶饼整片拆为散茶,置入半斤、一斤的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茶饼往往外围松透,中央紧结,加上七饼这一落的包装方式,长期下来,茶饼内外氧化后熟程度不一,外围水滑,中央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