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长恨歌第三层心理描写

时间: 2023-03-28 15:58:28

长恨歌第三层心理描写

第三层心理描写: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玄宗回返长安后对杨贵妃的无穷思念。这一层又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写唐玄宗初回长安时睹物思人,恍若隔世。

第二部分: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无穷思念。春风桃李、秋雨梧桐概括了一年四季、各种场景,以显示唐玄宗的思念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第三部分:写唐玄宗的凄凉晚景和感伤怀抱。以唐玄宗怀念往昔之欢娱热闹,虚写他对杨贵妃的怀念。

第四部分: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刻骨相思。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两句,既绾束上

长恨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长恨歌写作目的)

1、长恨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长恨歌写作目的。

3、长恨歌描写手法。

4、长恨歌是通过什么手法抒情的。
1.最明显的写作手法是借古讽今,以“汉皇重色思倾城”暗喻“唐皇重色思倾城”。

2. 移情和物。

3.以叙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穿插写景、抒情以及大量的细节刻画。

4. 虚实结合。

5.《长恨歌》在描写情的这一点上创立两种结构模式:一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增加“情”的深度,通过时空的延续增加情的强度,二者形成一种立体结构模式;二是既描写情的伤感、缺憾,又虚构了“情”在幻想世界的愉欢、圆满,二者构成对立互补。

概长恨歌第三段的作用

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待做 一.简答题 1 这一段有何处借汉指唐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诗中所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
引用汉朝李延年《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假借汉皇,实指唐明皇李隆基迷恋杨贵妃误国。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