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读书有三到的作者是谁

时间: 2023-03-29 09:10:03

读书有三到的作者是谁

朱熹,出生于1130年9月15日于1200年4月23日去世,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读书有三到的三到是谁说的?

1、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
2、出处:出自朱熹的《训学斋规》
3、原文: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扩展资料:
“读书有三到”的理解:
心到就是把心思用在书上,专心致志。眼到就是眼睛不离书,不受外物影响,目不旁观散视。口到就是用口诵读,朗读不辍。作者朱熹在这篇《读书要三到》中认为,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朱熹的读书三到是什么意思?

古人谈读书中,朱熹说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强调了读书要读到弄懂其真正含义为止的重要性。
一、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二、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即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朱熹读书之法
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