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不分伯仲。
1、宋高宗赵构,生于1107年6月21日卒于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赵构生于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同年赐名赵构,封蜀国公,历任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等职,不久晋封康王,1127年即靖康二年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后,被宋钦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2、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生于公元前5年1月15日卒于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
刘秀是复国成功了,汉的几大行政区域,除了西域等偏远地区以外,大体是恢复了。并且他有合法的皇族身份,有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赵构就勉强多了,首先,他没有复国。因为复国的基本特征:一是先帝的宗庙陵寝必须夺回,这代表了新皇的正统性,可是,皇陵在洛阳,绍兴议和时被割让了。二是光复旧都,诸葛亮的出师表里都提到了要“还于旧都”,可见其政治意义重大。三是复国了吧,那些侵犯先皇陵寝的入侵者,不说要被赶尽杀绝,最少也要他们匍匐于地,摇尾乞活。可是很明显,女真人活的很滋润.....
所以,赵构最多就是保护了宋室江山残喘于东南而已,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在异族,我们的正史一般记为:余孽未尽
这三位成功复国的君王分别是刘秀、司马睿和赵构。这其中只有刘秀一人万世流芳,司马睿和赵构都留下了千古骂名。刘秀之所以可以万世流芳是因为他建立的东汉王朝在他的领导下发展得非常好。司马睿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被世人成为庸君,毫无远略。赵构是因为他冤杀岳飞,才会留下一个昏君的名号。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在他父亲刘钦那一代,刘钦只是一个济阳县县长。西汉时,刘氏的江山被外戚王莽篡夺,天下大乱。当时,刘秀只是一个平民,他利用这一形势组建了一支军队。经过12年的统一战争,刘秀消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这一混乱局面。
平息战乱后,刘秀仍以“汉”为国号。因为洛阳是刘秀的首都,位于长安的东面,所以刘秀所建立的王朝称为“东汉”。刘秀在位33年,他在政治上进行了改革,整顿了官场,精简了结构,优待了有功之臣。从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恢复和振兴经济;在文化上,儒家思想得到了大力提倡。东汉曾被后人誉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儒学时期。
再说司马睿,在他执政的六年中,司马睿虽然也有所成就,但是他的朝政总是被强大的家族所控制,他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此外,东晋王朝只能保住区区之江左,没有在中原开拓进取的想法。因此,后人对司马睿的评价并不高,甚至还受到了其他人的唾骂。
最后是赵构,他在位35年,是一位成败参半的皇帝。后来因为赵构杀死了著名的岳飞将军,并在长江以南幸存下来,他便被世人称之为昏君,并留下骂名。
朱由检属于志大才疏,不会识人用人的那种。听袁吹了一通合自己心意的大话就用错了人,以极大耐心放手给了他那么大的权力财力物力……确实,如果碰上个真有能力的臣下就是鸿图伟业——问题是治国哪里能靠碰?所以碰上袁督师这样自负孤行的平庸之才就尴尬了。
我们的历史观——只要议和妥协的都被骂,哪怕是在危局中艰难斡旋保得国家;只要一味主张死战的都被捧,哪怕是嘴上工夫百无一用,误国误民,但能一死就流芳千古。
中兴之主还是无耻昏君?关于赵构的评价从来都是两个极端!
说他好的,把他捧得高高的,说他的大宋王朝的“刘秀”,是他拯救濒临灭亡的赵宋王朝,是他将赵氏皇族延续了一百多年,是他让江南汉人得以免受金人铁蹄践踏之苦。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宋史》
说他坏的把他踩得死死的,说他是逃跑皇帝,懦弱无能,只知道求和。说他昏庸无道,残害忠良,是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说他贪恋权势,为了保住自己地位,甘心让父母兄长在敌人手中受尽凌辱,还美其名以孝为尊,虚伪至极!
但是,回顾历史总要理智地看待其功过是非,在我看来,宋高宗赵构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
对,没错,他是逃跑皇帝,建炎南渡之时被金军追的像一条丧家之犬,狼狈之极。
“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河南河北的大片土地因此而沦丧。不过,在批评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此举多少有些不光彩,不负责任,但确确实实为赵宋王朝保住了血脉,如果他不跑,很可能最终的结果就是皇室被一锅端,宋朝灭亡。届时天下有将会是一个乱世!
对,没错,他胆小如鼠,畏金兵如虎,只知道一味的求和。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亡国的前夜,他被当做人质的身份送入敌营(当时的金),在金的军营之中,不惧金军的刀剑。同时绍兴和议,也确实奠定了南宋后期的和平局面,使得江南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纵观历史,不论战争的胜败,最终受苦的皆为平民百姓,他在位期间争取到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让百姓们过上安逸自得的生活,不用受战争的苦。着其实比什么口号都值得称赞。
对没错,他听信谗言,任用小人,为了与金求和与秦桧设计残害岳飞,造成了千年冤案,岳飞冤死,这无法原谅!但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他曾经举国半数之兵权交予岳飞,但岳飞一心抗金,多次不受君命,功高震主之威胁,任何皇帝都会谨慎待之。
对,没错,靖康之耻,皇族蒙难,父母兄长沦为阶下囚,赵构却听之任之,按兵不动,如此行为,谈不上一个孝字。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之所以屈辱求和,很大原因就是一个“孝”字。
“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信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所以,赵构或许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也绝非一个昏庸无道之君!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