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统是三国时代蜀汉将领赵云的长子。《三国志》记载赵云死后赵统继承赵云爵位,被任命为虎贲中郎督,行领军。《三国演义》记述其父赵云去世时,赵统曾前往向诸葛亮及刘禅禀告死讯,并和其弟赵广被任命防守安葬赵云的锦屏山。其弟赵广于沓中随姜维北伐时战死。
赵广,三国时期蜀汉牙门将,赵云的次子,赵统之弟。随姜维前往沓中,官拜牙门将。曹魏司马氏派五路大军伐蜀时,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兵战于疆川口,姜维败绩还守剑阁,赵广于沓中战死。赵云之子赵广疑为姜维在沓中被邓艾击败溃退的时候,战死沙场,为掩护姜维撤退、为保卫父
常山赵子龙一身是胆,英雄过人,自然不会缺妻少妾,只是史无记载他的夫人到底是谁,连姓氏都没有记载。《三国志.赵云传》中明确记载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次子赵广,赵统结局不知,赵广死于姜维的北伐战争。在民间传说中,赵云共有四位娇妻美妾,分别是樊氏、孙氏、马氏、李氏,具体是谁就不得而知了。
樊氏是荆州桂阳太守赵范的嫂子,不过寡居多年,容颜倾国倾城,身材婀娜多姿,性格温婉,举止言谈得体。赵范跟赵云结为兄弟,然后让寡嫂樊氏来服侍赵云,意图将樊氏嫁给赵云,不过被赵云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后来赵范反叛刘备,赵云第二次平定桂阳,刘备做主将樊氏嫁给赵云,赵云依然拒绝了,他认为功业未立,不可娶妻,樊氏再嫁,有损佳人清誉。关羽在战场上惦记吕布部下秦宜禄的妻子杜氏,刘备得了蜀地后娶了刘璋的老婆吴氏,很可能赵云后来还是娶了樊氏,毕竟佳人难再得!
西凉马超武艺过人,曾打得曹孟德丢盔割须而逃,据说马超有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妹妹马云禄,她嫁给赵云当夫人了。马超之父马腾受了汉献帝的衣带诏,奉命诛杀汉贼曹孟德,还政汉室,结果行事不密,最终被曹孟德反杀。马超兄妹起兵击孟德,兵败后投汉中王张鲁,刘备取了东川后取汉中,与马超相斗。张飞招降了马超,而在战斗中马云禄倾心于赵云。最终刘备做主,让赵云跟马云禄做了夫妻,婚后二人十分恩爱,生育了两个儿子。
孙软儿是常山美女,她身材苗条,面貌娇美,性格活泼开朗,爱开玩笑,跟赵云相识相爱并终成眷属。传说中赵云是灯笼星转世,一旦受伤就会流血不止,直止血尽而亡。赵云在战斗中从来不负伤,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千军万马,白刃流矢都不能伤他分毫。赵云白马白袍银枪,十分的雪白帅气,征战多年依然容颜不老。李软儿十分好奇丈夫的与众不同,于是两人同床共寝时,李软儿用绣花针刺破了赵云的身体,血流不止,当场死亡!李软儿悲伤无比,用青釭剑自刎殉情而死。
姓名:诸葛瞻
个人
资料 字 思远 终属 蜀
籍贯 [徐州]琅邪阳都 [今山东沂水县南]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行都护 卫将军 平尚书事 武乡侯
生卒 226 — 263(38岁)
家族
资料 父亲 诸葛亮 母亲 黄氏
配偶 未知
子女 未知
兄弟姐妹 诸葛乔 诸葛怀 诸葛果
相关人物 董厥 黄皓 姜维 黄崇 陈寿 张嶷 宗预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汉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
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诸葛亮病死,诸葛瞻袭爵。
[蜀汉延熙六年]公元243年
诸葛瞻十七岁,娶公主为妻,被授为骑都尉。
[蜀汉延熙七年]公元244年
诸葛瞻仰担任羽林中郎将,先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
因为蜀汉人士都怀念诸葛亮,加上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才思敏捷。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因而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
[蜀汉延熙十六年、吴建兴二年、魏嘉平五年]公元253年
吴国太傅诸葛恪因为在上一年(吴建兴五年,公元252年)打败魏国军队,于是打算大举用兵,当时诸葛瞻官至侍中。张嶷写信给诸葛瞻,提醒诸葛恪大肆用兵,可能招致恶果。果然,诸葛恪在同年大败而回,被孙峻杀害。
[蜀汉延熙七年——景耀三年]公元244——260年
诸葛瞻累迁至尚书仆射,加官军师将军。
[蜀汉景耀四年]公元261年
诸葛瞻担任代理都护并任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统领国事。但当时黄皓弄权,朝中大臣都迁就庇护他,没有人出来纠正这一弊端。
廖化约宗预一起拜见诸葛瞻,宗预说:“我们已经年过七十,所得的已经够多,现在是差一死,有什么要相求年轻后辈而是自己劳累呢?”最后宗预没有前往拜见。
[蜀汉景耀五年]公元262年
姜维北伐败回,诸葛瞻与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内疲弊,于是上表给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并削夺他的兵权,这份表据说为蜀汉长老所保存。
[蜀汉景耀六年/炎兴元年]公元263年
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自景谷道攻入,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子)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到达涪县后盘桓不前;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
邓艾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退守锦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
战前,诸葛瞻悲痛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于是坚守阵地准备决战。 这时,黄崇也激励将士决一死战,李球临阵授命,于是魏蜀最后一战————锦竹之战爆发!
诸葛瞻在锦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遣司马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诸葛瞻打败退回,报告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要将两人斩首,于是两人再次出战,击败蜀军,诸葛瞻、张遵等人战死。
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军败后,叹息说:“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于是冲入敌阵战死。黄崇、李球等人也先后战死。
但战后没有发现诸葛瞻的尸体。于是有人传言诸葛瞻还生存,只是逃亡而已。
[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
军士王富自称就是当年的都护诸葛瞻,在临邛聚集数百人起义,攻至江原,江原方略吏李高抓到了他,送至刺史童策,处斩。当年跟随诸葛瞻的亲兵见过王富后,都说王富长得很象诸葛瞻。
[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
原西蜀史官常璩(蓝纱枫注:《华阳国志》的作者)向西蜀长老考证,听说陈寿曾经在诸葛瞻手下任职时受辱,所以诬陷诸葛瞻,把不能阻止黄皓的过失归咎于诸葛瞻身上。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次子赵广。两人都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
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是“五虎上将”,曾为蜀汉的建立驰骋沙场,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演义中,关羽和张飞的儿子们也曾冲锋陷阵,如关平随关羽征战沙场、关兴和张苞是蜀军新生代的精英,为何没有赵云子孙身影?下面依据演义和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首先,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推断,赵云晚婚晚育,儿子年龄太小。演义中,公元209年,赵云取桂阳时还未结婚,即使第二年娶妻生子,到234年诸葛亮去世时,他的两个儿子也不过20多点,至少比关兴、张苞小10岁左右。在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战役中,赵云的儿子赵广、赵统尚未成年,自然不会上阵杀敌了。赵云去世时,他的儿子赵广、赵统向诸葛亮来报信。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
其次,依据古代每户出一丁服兵役原则,赵云正在服兵役,那么他的两个儿子就不需要上战场了。古代按户为单位,一般每户抽一丁当兵,剩下的劳动力要保证农耕劳作。如果这一户有多个男劳动力,他们都去当兵,那谁来种地。如果没人种地,耕地荒废,就无法保证粮食收入。没有充足的粮食,无法保证后勤,前线打战缺粮,很可能会失败。
其实,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耕地和打战一样重要。如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制定的国策为“耕战”,即耕种和打战一样重要。如果一个农民能增产,多交公粮,一样可以封侯。
关羽和张飞早已逝去,轮上关兴和张苞顶大梁,不得不出现在战场上。关羽和张飞是蜀汉皇帝刘备的结义兄弟,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虎父无犬子”,他们的儿子、孙子也是沙场大将。罗贯中为迎合读者口味,在第一代“蜀汉五虎上将”逝去后,重点描述了第二代“小五虎上将”。因此,关兴和张苞在演义中屡立战功。
最后,依据《三国志》,赵云之子并不比关羽和张飞的子孙差。
汉寿亭侯关羽子孙表现:
关羽长子关平(演义中为义子)一直跟随关羽作战,屡立战功,兵败后被东吴擒获,一同遇难。次子关兴,字安国,学问很高,20岁就成为侍中、中监军。然而,他是一个文官,并没上战场。关兴的儿子关统娶了蜀汉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也没有作战记载。关统死后,关兴庶子关彝继承了汉寿亭侯爵位。公元264年钟会作乱时,庞德之子庞会趁机灭了关彝满门,报了血海深仇。这是关羽家族的浩劫。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
车骑将军张飞子孙表现:
车骑将军张飞长子张苞早夭,不知道哪一年去世的。而演义中张苞和关兴结为异姓兄弟,多次协同作战,是战场双雄。张苞之子张遵官至尚书,也是朝堂大员,后跟随诸葛瞻在绵竹与邓艾交战,力战而亡。
张飞次子张绍官拜侍中、尚书仆射,继承西乡侯爵位。刘禅投降曹魏时,张绍递送降书顺表,这为人所不齿。遥想燕人张翼德征战沙场多年,却有这么一个毫无骨气之子。虽说张绍乃是奉旨行事,也是大势所趋,由他递送降书顺表,总是给张飞脸上抹黑。当时蜀汉朝堂那么多人,难道除了张绍就没有一个人吗?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永昌亭侯赵云子孙表现:
赵云有两个儿子,即赵统和赵广。赵云死后,两人出仕,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长子赵统继承赵云爵位,他的职务和关羽之孙关统一样,都是虎贲中郎将,但督行领军实权可能更大一些。次子赵广是牙门将,属于军中中层指挥官,随姜维在沓中临阵战死。他是为了掩护姜维突围夺取桥头,与邓艾大军死战而亡的。马革裹尸是军人的最终归宿,赵广无愧其父亲赵云。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赵云的儿子:赵统(长子)、赵广(次子)
赵云长子,讳统,字不详,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冀州常山郡真定县(今为河北正定)人。正史《三国志》记载赵云去世后,赵统袭爵永昌亭侯,官至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事迹不可考。小说《三国演义》记述其父赵云去世时,赵统曾前往向刘禅禀告死讯。
赵广(?—263年),三国时期蜀汉牙门将,赵云的次子,赵统之弟。随姜维前往沓中,[1]被任命为牙门将,曹魏司马氏派五路大军伐蜀时,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兵战于疆川口,姜维败绩还守剑阁,赵广临阵战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