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森林、树冠、叶端的尖端放电,及雷电,海浪的冲击下,形成较高浓度的小空气负离子,能够提高血液活力,杀死病菌,降低灰尘含量,使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而人烟稠密的大都市、工业污染地区、密闭的空调间,所产生的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液体、固体和各种生物体与空气形成的气溶胶,使大量的小空气离子结合成大离子而沉降、失去活性,使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降低,并出现正、负离子很不平衡状态,而令人感到不适,甚至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情绪不安,唿吸困难、工作效率下降,以致引起一些症状不明的病变。
海边有负氧离子,含量也比较高。细浪推卷过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动,水分子裂解而产生负离子。当来到森林海边、瀑布、海边等地方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神清气爽,这就是空气负离子的作用。
自然界的负离子(也就是在身体内起好的作用和还原作用的负离子)有很大的抗氧化效果与还原力。自然界的放电(闪电)现象、光电效应、喷泉、瀑布等都能使周围空气电离,形成负氧离子。
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被释放出的电子经过地球吸收后再释放出来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成为负离子,或称为阴离子。
扩展资料:
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清新空气的负离子标准浓度也进行了相关规定。我国也将负离子纳入了气象监测系统,在空气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我国浙江、广东、重庆等多个省市和地区的气象部门均建立了大气负离子观测网和大气负离子气象预报机制。通过空气负离子自动测量系统监测不同类型区域的大气中负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开展不同时空尺度、不同下垫面、不同天气过程、不同季节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实现从大气负离子浓度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发布的全部自动化、智能化,为建设生态城市环境提供依据。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被视为支撑宜居城市与宜居社区第一要素。
-负氧离子
天然负离子产生有三大机制:
1 、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产生负离子;
2 、瀑布冲击,细浪推卷暴雨跌失等 自然过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动,水分子裂解而产生负离子;
3 、森林的树木,叶枝尖端放电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使空气电离而产生的负离子。
负离子产生原理:
负离子产生除了自然现象(如紫外线光合作用雷电等),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开发许多负离子产品,其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当空气和其它特定环境中存在能发射负离子条件的地方就会使大气中( O 2 、 N 2 、 C02 、 S02 、 H20 )中的电子e释放出来,它与 C02 、 H20 反应如下:
H20+e ←→ 02 ( H20 ) m
C02+e ←→ C04 ( H20 ) m
C04+ ( H20 ) 2+H2 ←→ 02 ( H20 ) m+ C02
从而产生负离子。
负氧离子是受大气紫外线、风暴、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负离子,或者是使用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空气电离、水分子裂解等过程中产生的负离子。但是负氧离子并不是随时都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它受到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和,比如晴天的时候,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就要比阴天的时候多,夏天比冬天多,中午比晚上多。
1、负氧离子也叫作空气负离子,在医学界享有维他氧”、“空气维生素”等美称。不过大气中原本没有负离子,只是受到某种因素的作用后才产生的,比如受到紫外线照射、雨水分化等,分子外层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其中越出的一些电子就和其它中性分子组合成了负离子。负离子带负电,无色无味,且对过敏性花粉热、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粘膜炎等都有治疗缓解作用。
2、医学研究表明: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径负离子。因为只有小粒径的负离子才易于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发挥其生物效应。大自然中的空气负离子之所以造就众多长寿村,是因为小粒径的负离子比例高,小粒径的负离子由于活性高、迁移距离远从而在长寿地区上空形成负离子浴环境。
拓展资料: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电离的情况下会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呈离子状态。森林大气中负氧离子产生的主要 机理如下所述。
1、大气中的氧分子受太阳紫外线、宇宙射线、雷电、风暴及空气和山地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物质等因素诱导而发生电离,生成负氧离子。
2、水的喷筒电效应(也叫勒纳德效应)森林中溪涧的跌失、瀑布的冲击等使水滴破碎,水分子破解失去电子而成为正离子,而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捕获这些电子而成为负氧离子。这种效应被称为喷筒电效应或瀑布效应。睡得流速越大,其喷筒电效应越强。
3、许多植物的茎、皮、叶等器官或组织分化成针状结构,着种曲率较小的针状结构,会发生“尖端放电”作用为诱导产生负氧离子;另外,一些树木和花草所分泌出的萜烯类和芳香类物质能促使空气电离产生丰富的负氧离子。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