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号是佛教术语,指归依佛教者所特取的名字。即出家众于剃度仪式举行过后,或在家众于归依三宝、受戒时,或生前未归依、受戒的在家人殁后于葬仪时,由师父授予的名号。僧人死后的谥号也称作法号。法名是宗教语,指和尚或道士出家之后所另起的名字,是道号和法号的统称。佛教称法号,戒名,或法讳,道教称道号或尊号。即出家众于剃度仪式或入观仪式举行过后,或在家众于归依三宝 、或投入三清门下时还有受戒时,或生前未归依、受戒的在家人殁后于葬仪时,由禅师或者道长授予的名号。
一名标准的僧人有法号和法名两种,法名是师傅赐予的,是根据你所入的宗派辈分排下来的,这个名字将会跟随你一生,是教界里认可的身份。
而法号不一样,分两种。一是自己以后修持道路上,根据个人需要偏好,自取的;二是剃度师取的。禅宗都有宗派认可的法号字辈,别的宗派也有 。不同的是师傅赐予的法号会添在戒牒上,由发碟方添,而自己取的法号很可能不添在戒牒上,而用在自己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当然也可以自己填在戒牒上 。
从福裕开始,少林寺便按七十字诗法裔辈分,顺序高低,以命法名。这七十字诗是: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法号简介
定义
(一)又作戒名、法讳、法名。出家受戒时所受于师之名。
(二)僧死后之谥号
注:在印度,四姓出家,剃发着三衣,皆为释子、沙门。然仍沿用其俗名,如舍利弗、目犍连等人,并没有特别使用法名。但在中国、日本等地,以加入教团成为释子,即誓约受持戒法,因此皆另取法名。
规矩
那么,出家僧人也存在这种情况,有自己的“法名”和“字号”(也有称“法号”),所以一般出家僧人有三个名字,即“法名”和“字号”,以及身份证上的俗名。
但是应该知道的一个规矩是,“法名”不能随便人称呼,是出家僧人的师傅或长辈可以称,外人只能称呼“法号”。
佛门法号一般以法名的第一个字作为标记。一般辈分的排列顺序为: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
拓展资料: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2、法号,佛教术语,又作戒名、法讳、法名,指归依佛教者所特取的名字,出家受戒时所受于师之名,是佛教徒受戒时由本师授予的名字。另一种说法是指僧人死后的谥号。
佛门法号排列如下:
各大寺院或宗派均有不同的辈份,一般以法名的第一个字作为标记。以少林寺辈份为例,用七十字诗来标记法裔辈份: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
佛教中取法号很有讲究。佛子一律姓释,进入寺庙一般先做沙弥,待经一段日子(有短有长)经师父同意参加受戒(剃度)仪式后才算是被认可的法号。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出家僧人一般至少两个称号,都是师长取的,一个是依宗派或本寺院的传承来取的,也就是法名,有字辈讲究,主要是内部用的。
每个寺院流派的字辈都不一样,是各自的祖师定的,不是那个宗的人,是难弄清楚的。另一个是法号,也叫字号,比较随意取的,也是对外公开用的。出家人还可以自己取,就更随意了。
拓展资料
佛教四大圣地,佛教是在印度产生的,却在印度没落了,留下了四大佛教圣地分别是蓝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拘尸那罗。而中国常常把佛教四大名山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圣地。
法号,佛教术语,指归依佛教者所特取的名字。即出家众于剃度仪式举行过后,或在家众于归依三宝、受戒时,或生前未归依、受戒的在家人殁后于葬仪时,由师父授予的名号。
僧人死后的谥号也称作法号。
法号:
(一)又作戒名、法讳、法名。出家受戒时所受于师之名。
(二)僧死后之谥号。
注:在印度,四姓出家,剃发着三衣,皆为释子、沙门。然仍沿用其俗名,如舍利弗、目犍连等人,并没有特别使用法名。但在中国、日本等地,以加入教团成为释子,即誓约受持戒法,因此皆另取法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