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原理是化学中用来描述某一化学变化所经由的全部基元反应,就是把一个复杂反应分解成若干个基元反应,然后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从而达到阐述复杂反应的内在联系,以及总反应与基元反应内在联系之目的。机理详细描述了每一步转化的过程,包括过渡态的形成,键的断裂和生成,以及各步的相对速率大小等。完整的反应机理需要考虑到反应物、催化剂、反应的立体化学、产物以及各物质的用量。
核反应按其本质来说是质的变化,但它和一般化学反应有所不同。化学反应只是原子或离子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原子核不变。因此,在化学反应里,一种原子不能变成另一种原子。核反应乃是原子核间质点的转移,致使一种原子转化为它种原子,原子发生了质变。核反应的能量效应要比化学反应的大得多。核反应能常以兆电子伏计量,而化学反应能一般只有几个电子伏。例如:核反应不是通过一般化学方法所能实现的,而是用到很多近代物理学的实验技术和理论。首先要用人工方法产生高能量的核“炮弹”,如氦原子核、氢原子核、氘原子核等,利用这些“炮弹”猛烈撞击别的原子核,从而引起核反应。各种各样的加速器,都是为了人工产生带电的高能粒子用做核“炮弹”来进行核反应的。当1932年人们发现中子后,不但对原子核的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发现中子是一种新型的核“炮弹”。由于中子不带电荷,它和原子核之间不存在电排斥力,因而用它来产生核反应时,比用带电的其他高能粒子效果好得多。一些工厂有核反应堆。
核反应通常分为四类:衰变、粒子轰击、裂变和聚变。前者为自发发生的核转变,而后三种为人工核反应(即用人工方法进行的非自发核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核反应的衰变,裂变,以及聚变是高中物理对于原子物理的初步学习。核反应逐渐的平民化,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知识之一。
原理:酯类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羟基进攻烷氧基,烷氧基离去,生成醇和羧酸盐的反应。
皂化反应通常指的是碱(通常为强碱)和酯反应,而生产出醇和羧酸盐,尤指油脂和碱反应。
狭义的讲,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钾盐和甘油的反应。这个反应是制造肥皂流程中的一步,因此而得名。它的化学反应机制于1823年被法国科学家Eugène Chevreul发现。
皂化反应除常见的油脂与氢氧化钠反应外,还有油脂与浓氨水的反应。
实验室制氨气使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再加热下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氨气和水,干燥氨气不能用CaCl₂(氯化钙),因为这两者能反应,生成8铵氯化钙(CaCl₂ . 8NH₃)这是一个络合反应。
络合反应指的是分子与金属结合生成新的离子的过程,一般络合反应生成物都较稳定,但这个不是,CaCl₂ . 8NH₃加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氯化钙:CaCl₂+NH₄OH(氨水)=NH₄Cl+Ca(OH)₂(自己配平一下)原理是复分解反应的原理了,生成物有沉淀。
扩展资料:
5%水溶液pH值4.5~9.2。1.7%水溶液同血清等渗。该品以碳酸钙和盐酸为原料制得,为镁中毒时的解毒剂。 钙离子可与氟化物形成不溶性氟化钙,用于氟中毒解救。
溶解度较大的氯化钙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沉淀:
3 CaCl₂(aq) + 2 K₃PO₄(aq) →Ca₃(PO₄)₂ (s) + 6 KCl (aq)
CaCl₂(aq) + K₂SO₄(aq) →CaSO₄(s) + 2 KCl (aq)
CaCl₂(aq) + 2 KOH(aq) →Ca(OH)₂(s) + 2 KCl (aq)
氨水中存在以下化学平衡:
NH₃+H₂O⇌NH₃·H₂O
NH₃·H₂O⇌NH₄⁺ +OH⁻(可逆反应)电离常数:K=1.8×10-5(25℃)
氨分子中+1氧化态的氢则表现出弱氧化性,可将强还原剂氧化。
——氯化钙
——氨水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