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提供移动通信技术工程服务及移动通信网络测试优化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快速发展城市通信移动建设,为通信事业提供可靠、稳定、专业的通信工程实施服务。是各通信运营商等行业人才输出桥梁的战略合作伙伴。智牛科技业务涉及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勘察设计、硬件安装、督导测试、网络优化、网络维护、工程管理等方面。目前提供的服务已覆盖全国17个省、延边自治州,以及涉外,海外外派相关通信项目。智牛科技专注于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与LTE、移动互联网多网协调发展和融合,在驻地网建设、LTE网络
业内人士直言,作为风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贷后管理受到影响,就意味着整个业务都会受到影响,金融机构的压力比较大,“拼科技实力的时候到了。”继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之后,这一次的疫情再次让 催收 行业几乎陷入停摆。
据了解,常见的催收有四种,层层递进,分别是电话催收;家访催收;暴力催收;法律催收。
这里面除了电催,其他的方式都要面对面接触,在目前遏制新冠肺炎蔓延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传统的电催出于信息安全、催收系统的要求,也需要催收人员到公司集中操作,属于劳动密集型业务,也与疫情防控的要求相冲突。
但逃废债现象并没有因疫情按下暂停键,相反,近日多家清退中的P2P平台公告称,催收进度放缓,回款面临困难,已有2家平台表示兑付计划受到影响。其中不排除少数 老赖 借着疫情,浑水摸鱼到受影响严重用户群体中,故意拖欠还款。
面对借款人还款意愿低的现状,新金融深度注意到,也有多家金融公司上线了智能产品,实现了远程催收。业内人士直言,作为风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贷后管理受到影响,就意味着整个业务都会受到影响,金融机构的压力比较大,“拼科技实力的时候到了。”
1
催收受限老赖横行
2月10日晚间,新新贷发布工作进展说明称,受疫情影响,部分催收工作进度有所放缓。新新贷表示,平台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协调各方力量继续积极催收,部分拒不还款、企图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银行账户已被查封冻结。疫情形势好转后回款情况亦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同时,由于“工作人员暂时无法正常回归工作岗位,第六期兑付工作尚有少部分处于暂停状态未能如期完成。”
新新贷并不是疫情以来第一家兑付受影响的P2P平台。此前,“58红利”发布关于良性兑付方案第一期延期的通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58红利”催收人员无法进行相关催收工作,现决定第一期未兑付金额统一延期,并于2020年2月29日前完成兑付。
此外,近日多家P2P公告表示,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催收手段有限,导致老赖横行,回款效果下降。
2月10日,华夏信财称,公司正尽最大力度安排催收团队复工。但由于办公场所的进出限制,加上外地员工返程后的隔离观察等因素,目前公司预计要到本月17日左右才能恢复全体到岗。华夏信财表示,2月份计划的回款日期保持不变。但受到不可避免的假期和疫情影响,回款情况预计会有明显的落差。
2月4日,宜贷网称,平台和助贷公司暂时不具备完全复工条件,需等待有关部门审验通过后复工。同时疫情对各地清收回款和法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可以看到,受复工延迟、交通管制等方面影响,各清退中P2P平台的催收工作均受到一定限制。对于尚未清退的P2P平台来说,贷后受到影响,就意味着贷前、贷中都会受到影响,因此这些平台在疫情面前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另一方面,1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 信用卡 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这一政策成为部分老赖的挡箭牌、保命符,通过伪造虚假证据、恶意投诉形式,企图借此机会逃废债。
2
有催收公司复工被公安传唤
据昆山视窗消息,2月3日,就有一家催收外包企业——昆山华泛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因涉嫌不执行政府依法发布的停工复工决定,涉嫌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存在隐瞒、缓报或谎报等情形,企业相关负责人被公安传唤,企业被责令停业整改。
报道称,昆山华泛业务涉及民生生活后台支援服务等业务,因相关业务需求,部分客服工作历年来在春节期间从未停工。如同往年一样,今年春节期间,该企业仍有612名工作人员调班上岗。2月3日,区经促局前往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当日,企业仍有226名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在岗。目前,该企业已撤离所有员工并封门整改。
企查查信息显示,昆山华泛,注册于2010年1月5日,注册资本1200万元,由上海华泛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华泛”)100%控股。上海华泛,注册于2002年6月4日,注册资本380万美元,是飞翱(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以服务外包方式从事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呼叫中心业务及提供相关咨询”。
资料显示,飞翱集团创立于1997年,主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外包呼叫中心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客户包括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知名企业。而昆山华泛是其旗下拥有的四个运营中心之一。据第一消费金融报道,上海华泛外包呼叫业务涉及催收。该公司招聘也显示,上海华泛曾招聘上汽通用 车贷 催收EC方面人员。飞翱的呼叫外包服务则包括为信用卡发行商提供的账单提醒服务。
据了解,传统的催收方式主要以内催和外催为主,内催多通过电话、外访等方式,如果内催无效,逾期周期过长,很多金融机构便将账户送到第三方催收机构,并以部分份额(甚者高达70%)作为委托费用。高额催收佣金提成,或是一些外包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擅自复工、“顶风作案”的原因。
3
智能催收开始展现身手
实际上,近几年,随着 AI 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金融科技领域,智能催收已逐渐崛起。
据招联金融介绍,其业内首创的“AI智慧大脑”,融合了思维算法、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技术等为一体,为与不同业务系统的快速对接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与贷后资产管理、客服等业务策略耦合。疫情期间,招联消费金融已启用了约5000个智能机器人进行服务,覆盖对客户提醒等多个场景,承担起95%的客户服务与贷后资产管理工作。
据马上金融介绍,公司于2月3日首次创新性启动“云呼叫中心”办公机制,坐席人员通过PC端、WEB应用白名单等登陆呼叫中心管理平台,从而把“呼叫中心”搬回家,随时随地在系统监控下移动办公,实现公司客服及贷后管理人员在家实时为客户提供服务。
中邮消费金融也表示,在疫情发生后,公司及时暂停了人工现场催收,全面启动智能机器人,组织相关人员采用短信和语音等远程办公方式提醒客户还款,要求业务和技术攻坚团队全力以赴开发远程催收功能。
360金融大数据总监苏绥认为,相比于传统催收方式,AI 催收具有诸多优势,第一,机器人等 AI 催收产品是标准化的,不会受利益因素驱动。第二,机器人是可控的,催收员这一特殊工种在工作中易出现情绪化波动而影响催收效果,催收机器人本身不存在这一问题,机器人的话术已提前经过人工审核,不会带有情感化的因素。第三,降本增效。以 360催收机器人为例,在同样的时间段,人工一天可以拨打 300个电话,机器人则可以拨打 800-1000个,效率是人工的数倍。AI 催收系统方便部署,可根据业务需求随时扩容,远低于人工招聘、管理、培训成本。
目前,智能催收产品研发和应用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更加成熟。例如,苏宁金融的“千寻”智能催收服务系统,还与科大讯飞合作成立了第一个“智能催收实验室”; 拍拍贷 旗下“智牛”催收机器人主要用于早期催收,针对逾期 3 天内的用户催收回款率可达到人工的 90%;拉卡拉金科的“小蓝”催管大师主要用于贷后环节,通过电话机器人降低人工成本。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也智能贷后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批量贷后管理。
此外,银行对智能催收产品的接受度也有所提高。例如广发信用卡的智能自助语音催收项目曾荣获“最佳自助服务银行奖;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自引入 FICO CCS 自动语音催收系统后,节省了 30%以上的催收人力。O2O银行苏宁银行开发了“千寻”智能催收系统负责催收。
此前业界认为,智能催收要想完全取代人工催收之路,至少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过,此次疫情或将推动智能催收产品的普及,改变以人工坐席为主的传统催收模式。苏绥认为,未来一两年,催收行业或将进入人机结合的模式,最终达到一个机器占大头,人工做辅助的最佳形态。
科技首度揭秘" img_height="851" img_width="1280" data-src="//imgq5.q578.com/df/0106/8cc7692ec81b34bf.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文/吴霏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持续进阶。根据中国信通院此前发布的报告,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6.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成立于2007年的美股上市金融 科技 集团信也 科技 (NYSE:FINV),便提供了数字 科技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样本。作为一家以数字 科技 为驱动的金融 科技 公司,信也 科技 通过十多年积累的 科技 力量,持续为传统金融机构升级数字化底盘,携手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信也 科技 有何独到之处?近日,在以“创新·赋能·互融·共赢”为主题的首届信也 科技 开放日上,信也 科技 CTO兼CPO王玉翔首度进行揭秘。
“ 科技探索 是一条荆棘之路,将技术赋能于各行业则如同寻求一条能广而用之的道。山至高处人为峰,困顿面前永远少不了 探索 者。信也 科技 希望能在 科技 行业中继续做敢于探路的‘急先锋’,瞄准数字 科技 勇往直前,在 探索 有所得的同时及时分享,与同行和合作伙伴们共同前进。”王玉翔说。
对外赋能,构建数字经济生态圈
官网显示,信也 科技 是一家在美上市的金融 科技 集团,力图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 科技 ,让金融更美好”的使命,推动金融服务从可获得进一步向可负担、可信任和可享受进化。其业务涵盖 科技 驱动的消费金融业务、国际化业务以及财富中介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13年的积累与沉淀,信也 科技 借力数字 科技 ,在实现自身业务持续向好的同时,亦拥有了对外进行 科技 赋能输出的硬核能力。但信也 科技 期待的不止是技术的输出与赋能,而是可以通过 科技 能力为合作伙伴带来真正的升级,双方可从业务上进行联合运营与合作,共同推进行业发展。
众所周知,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有效覆盖所有人群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牵手”部分在流量、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的金融 科技 公司,不仅可向更多用户提供有价值的金融服务,亦能推动普惠金融真正落地。
据普华永道的报告,中国目前有48%的金融机构向金融 科技 公司购买服务,未来3至5年,68%的金融机构将增加与金融 科技 公司的合作。
据了解,近年来,信也 科技 为B端机构提供了贯穿营销、技术、风控等各业务线的BOT一站式全覆盖综合服务,助力机构提高业务效率,实现合规与风险的可控。同时,持续加大在 科技 领域的投入,并与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深度合作,积极 探索 人工智能以及数字普惠金融领域,进而打造产学研融合通道。
根据信也 科技 2020年Q3财报,其已成功对接了50余家持牌金融机构;2020年第三季度单季,已向机构合作伙伴推荐成交188万人、成功促成借款笔数415万笔、成功促成借款170亿,并且风险逾期表现低至1.98%。
信也 科技 相关负责人认为,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有效运用 科技 力量牵手合作伙伴,构建起共生共荣的数字经济生态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金融 科技 公司未来实现质变的应有之意。
这样的发展定位亦符合监管风向。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同时,加大对 科技 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 科技 的成熟应用让金融的普惠性不断增强,信也 科技 以技术助力小微企业与持牌金融机构迅速链接的形式,让更多小微企业更便捷地享受到金融服务。”信也 科技 相关负责人直言, 科技 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也同时促进了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信也 科技 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投入 科技 研发,以技术创新面对行业挑战。
持续创新, 科技 全景图首次公开亮相
显然,在当前环境下,金融 科技 公司想要“牵手”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并非易事。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全国性银行、城商行由于自身风控实力较强,在与外部机构合作时,只认可自带流量、具有一定场景的大型金融 科技 公司;而对于自身没有流量的机构合作则非常谨慎,尤其随着近年来监管不断收紧,持牌金融机构合作门槛不断提高,这对金融 科技 公司的硬核 科技 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信也 科技 凭何打动合作伙伴?在首届信也 科技 开放日上,王玉翔在现场首次揭秘了公司的 科技 全景图,并用图谱的形式直观展示了其在 科技 研发、赋能方面的努力与成果。
据王玉翔介绍,在业务架构方面,当前,信也 科技 集团涵盖了信贷 科技 、消费 科技 以及保险 科技 ;在技术架构方面,技术研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决策产品构成了信也的整个技术架构。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通过在这四大领域深耕并逐见成效,支撑起了信也各项业务的数字化底盘。
全景图显示,信也 科技 在对数据湖和数据总线进行持续深耕的同时,以1000+项监控指标的量子眼监控平台实现对各数据的实时监控;在流批融合方面,信也更是做到了数据的实时计算和离线计算。在人工智能方面,信也 科技 的 探索 包括图算法、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智能语音,并将 探索 的成果实际应用于各业务中,形成了包括“智牛”、“铁牛”等在内的自动化系统。
在技术平台方面,信也 科技 拥有“魔方”、“PMS”、“神笔”等多个自研平台,其打造的“精卫”能效平台在持续助力业务效率提升。
以智能机构资金管理平台“魔方”为例,该平台抽象并沉淀了资产和资金的通用管理能力,在平台上可进行多种类型资产的快速接入;面向标准化对接的资金方,可在无需编码的情况下,通过机构入驻系统配置快速完成与合作机构的对接。
“在资产资金的匹配路由上,魔方支持多种规则的实时高效匹配,甚至是秒级匹配,放款满标率达99%以上。魔方平台可同时运作55个资金管理项目,日交易处理量达50000件,100%实现全线上流程。在魔方平台的帮助下,信也 科技 与合作机构顺利实现合作共赢,共创金融 科技 新局面。”王玉翔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革新上,信也 科技 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从过往的以营销获客、智能风控、数字运营、贷后管理的四大板块为核心,到如今以不断推出升级技术产品去打通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信也 科技 始终将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以数字 科技 为外界赋能,朝着 科技 向善的目标不断前进。
“技术的创新来自每一个从业者对于科学的敬畏,未来的信也 科技 将继续以谦逊之态潜心技术、怀敬畏之心迎接挑战,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行业技术的不断创新。”王玉翔坦言,信也 科技 希望能在 科技 行业中继续做敢于探路的“急先锋”,瞄准数字 科技 勇往直前,在 探索 有所得的同时及时分享,与同行和合作伙伴们共同前进。
多名金融 科技 行业人士认为,未来金融 科技 市场会形成一个理性分工、百花齐放的局面。数字 科技 在服务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发挥“锚”的作用,由落子布局到精耕细作,由支撑发展走向主动赋能,最终指向形成合理、自发、长效的运转机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