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西屏棋艺高超,在现代相当于围棋专业九段。
范西屏,一作西坪,名世勋,浙江海宁人,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围棋国手。范西屏与程兰如、施襄夏、梁魏今并称清代围棋四大家。
范西屏3岁时,其父与人对弈,他常在旁边牙牙指画。后拜名棋手山阴俞长侯为师,潜心钻研,13岁即崭露头角,16岁随师游松江,屡胜名家,成为国手。范西屏20多岁时,游玩京师,与各地名手较量,战无不胜,名驰全国。他弈棋出神入化,落子敏捷,灵活多变,被棋坛推崇为“棋仙”。
琉球棋手那霸里之子到日本下棋,和当时的名人争夺者井上因硕下,让三子大胜,要求五段的免状,结果给了四段。后来又到中国下,结果连棋谱都没留下,在施范的记载中都没有提都提过,显然是这件事被认为不值一提。施范这样的实战高手,真实地棋力甚至还要比棋谱看起来要强的,因为力量只有亲身感受才能知道。
1,春秋战国“弈秋”。 当时围棋尚不成熟,水平不好说,但是确实是史料记载最早的高手。
2,西晋棋手“马朗”。 也是没有棋谱流传,只有史料记载。
3,唐代棋手“王积薪”。
开元、天宝年间翰林院棋待诏。开元中,与高手冯汪在太原慰陈九言的“金谷第”中连弈九局,多胜,被推为第一名手。著有《金谷园九局图》一卷(一说徐铉著)《凤池图》一卷《棋决》三卷。
3,唐代棋手“顾师言”。
会昌、大中年间翰林院棋待诏。称晚唐第一高手。大中年间(847--860)曰本国王子“亲云宾比贺”(日本当时高手)来朝,顾奉唐宣宗之命,与棋对局,至三十三着还未决胜负;顾“惧辱君命,而汗手凝思,方敢落指,则谓之镇神头,乃是解两征势也”,使对方瞠目缩臂,中盘服输。
4,北宋棋手“刘仲甫”。
翰林院棋待诏,擅名二十余年。人称其技艺较唐代王积薪高“两道”。曾于绍圣元年(1094年)与名手杨中和、王珏、孙亻先等会于彭城市楼联棋,成我国现存最早的联棋棋谱成都府四仙子图。著有《忘忧集》、《棋势》、《棋诀》及《造微》、《精理》诸集,今仅《棋诀》存。
5,元代棋手“严德甫”“晏天章”
共同著作《玄玄棋经》,是围棋中的死活经典,现今棋手也是广为使用和研究。
6,明末清初棋手“过伯龄”“周懒予”
前者著作有《四子谱》《三子谱》、《官子谱》,当时国手,擅长让子棋。
7,清顺治、康熙间棋手“徐星友”。
主要著作有《兼山堂弈谱》,让子棋谱被编入《绘声园弈谱》、《师竹斋谱》中。 师从前圣“黄龙士”。黄龙士死后,称霸棋坛三四十年,棋力和黄龙士相仿,就是传说人品不好。
8,棋圣“黄龙士”(清顺治时期)
黄龙士从十八岁开始,先后击败“盛大有”、“汪汉年”、“周东侯”其中盛大有驰骋棋坛50多年,最负盛名,是领衔的国手。21岁时,又战败名手谢友玉。一时的名手如汪天远、卞邠原、凌元焕、娄子恒、程仲容等也先后败在黄龙士手下。从此,英气勃勃的黄龙士在高手如林的京城,所向披靡,再无对手,在清初“群雄蔚起,竞长争雄”的情势下,“一切俯视之”,执棋坛牛耳,一举夺得霸主地位。
黄龙士棋艺出神入化,清代著名学者阎若璩把他和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一起,并称为“十四圣人”,尊黄龙士为“棋圣”。
9,“施定庵” 。(清雍正、乾隆年间棋手)
著有《弈理指归》、《弈理指归续编》,校订《弈隅通会》。评谱《手批十八局》载于《弈程》,遗谱一百五十余局编入《海昌二妙集》中。与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并称“四大棋家”。中国顶峰时期代表人物。算力和现今几段相差无几,如果以座子和日本同代棋手对弈,至少有可以让对手一先。即使现在九段,在座子制度下也不敢小觑。
10,“范西屏”(清雍正、乾隆年间棋手)
范西屏(1709—1769),名世勋,海宁郭店人。3岁习棋。后拜名棋手山阴俞长侯为师,潜心钻研,13岁即崭露头角,16岁随师游松江,屡胜名家,成为国手。20余岁游京师,与各地名手较量,战无不胜,威震全国。不久即被棋坛推崇为“棋圣”。弈棋出神入化,落子敏捷,灵活多变。“布局投子,初似草草,绝不经意,及合围讨劫,出死入生之际,一着落枰中,瓦砾虫沙尽变为风云雷电,而全局遂获大胜。”袁枚曾为其作墓志铭,称:“西屏之于弈,可谓圣矣。”当时,惟有同乡同学施定庵可以匹敌。其为人介朴,毕生从事弈棋授徒,弈以外,虽诱以千金,不动。“爱习前贤之谱,罔不究心”。所著《桃花泉弈谱》总结前人经验,推陈出新,为清代棋谱中权威之作,流传颇广。另著有《二子谱》、《四子谱》等。
总结:中国古代棋手,备受推崇的就是“黄龙士”“范西平”“施襄夏”。都被称谓“棋圣”。
尤其是范西平,围棋天赋和秀策一样,甚至说可以优于一些,座子制度下,日本同时期棋手绝对会被打到一段的差距(就是日本所谓的先向先),当然如果按日本的制度,未必会输,因为日本古代的前圣“秀策”,后圣“仗和”中盘计算力都略逊与现代九段(这个数据是现代棋手研究他们的棋谱得到的结论,绝对不是爱国思想)。这个最致命。
另:
最后说一下中国棋手“吴清源”,现年98岁,健在,被日本称谓“昭和棋圣”。相关资料可以百度一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