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麋鹿种群数量达到2000多头,现在已经有50多处迁地保护地有了麋鹿。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特产动物。1985年,麋鹿种群在中外自然保护人士的竭诚努力下,经英国十四世贝福特公爵的回赠,麋鹿才结束其漂泊海外将近一个世纪的华侨生涯,作为中国最成功、最准确的物种重引进拯救项目,得以重返故里,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由野生动物保护项目起步,通过汇集国内外科技资源和社会力量,围绕湿地生态与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相关历史文化沿革的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成为今天的集保
是的,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为进一步扩大麋鹿野外种群,11月6日我国成功将25只成年麋鹿放归自然。30多年来,我国通过加强栖息地建设、开展种群重建和科研攻关等加强麋鹿保护,目前麋鹿种群数量已突破8000只。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栖息地条件明显改善,濒危物种拯救与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以麋鹿为代表的我国特有物种种群扩大呈现出良好态势。
目前我国已在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分别建立了三大保护种群,仅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数量就从1986年的39只发展至5681只,其中野外麋鹿种群数量1820只,基本实现了恢复野生麋鹿种群的目标。
扩展资料:
麋鹿的分布范围: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在10000年-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分布西从山西省北到黑龙江省,在朝鲜和日本也发现过麋鹿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北方以供游猎。在自然界已经灭绝。
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约200-300头。1866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甫发现并命名拉丁种名,各国公使用贿赂、偷盗等手段,为自己国家动物园搞到几只。1894年永定河泛滥,冲毁皇家猎苑围墙,残存的麋鹿逃出,被饥民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猎杀抢劫,从此在中国消失。
野生的麋鹿虽然绝灭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6年8月从英国乌邦寺迎归了20头年轻的麋鹿,放养在清代曾豢养廉鹿的南海子,并建立了一个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及麋鹿苑;1987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又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2017年,这两处的麋鹿都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再放归25只!我国麋鹿种群数量已达8000只
为了保护珍稀动物,和救助快要灭绝的动物,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一直以来,国家为此及建立了动物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并且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有效的保护了动物的栖息地和繁衍。目前,我国麋鹿种群数量已达8000只,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此之前,以麋鹿为代表的珍稀动物接近濒临灭绝,为了保护大自然环境,和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国家立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小组,采取措施。那么为什么珍稀动物会这么稀缺呢?
我国成功将25只成年麋鹿放归自然。30多年来,我国通过加强栖息地建设、开展种群重建和科研攻关等加强麋鹿保护,目前麋鹿种群数量已突破8000只。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栖息地条件明显改善,濒危物种拯救与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以麋鹿为代表的我国特有物种种群扩大呈现出良好态势。
第一,自然气候的变化。近年来,由于我们人类对环境的污染,造成了全球变暖,导致了气候的变化异常。麋鹿生活在平原、沼泽和水域,长江三角洲平原湿地,这些都是他们栖息的理想环境 。可是这些环境逐渐被破坏,减少,所以就造成里麋鹿的栖息地受到了影响。
第二,动物之间的优胜劣汰。麋鹿是一种非常温顺的动物。他不会主动去攻击,一般没有攻击性,他们主要以禾本科、苔类及其它多种嫩草和树叶为食,所以在动物生存之间,他们是属于食物链中等偏下的。
第三,人类的猎杀加剧了灭绝。本来在食物链不占优势的动物,还遭到猎杀,这样下去麋鹿肯定是走向灭绝。
其实麋鹿在元朝一段时间就已经灭绝,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并且在国家的保护下,现在麋鹿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好转。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