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如何预防面肌痉挛的并发症

时间: 2023-11-03 18:04:33

面肌痉挛为缓慢进展,逐渐加重,一般不会自愈,如不给予,部分病人于病程晚期出现麻痹而抽搐停止。对于发作数年后不见痊愈的病人,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防面肌麻痹的发生。对面肌痉挛病人施行微血管减压术可有部分出现听力下降、面瘫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为了预防微血管减压手术的并发症,首先在手术体位上注意,避免采用坐位或半坐位,以防大量空气进入静脉,造成多脏器空气栓塞。手术医生要加强基础手术技巧训练,打开乳突气房要及时封闭,熟练使用吸引器和它的压力调整,仔细辨认面神经出脑干区的血管压迫形式,避免盲目地电凝、分离和切断血管。如能注意以上几点将会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面肌痉挛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疾病别名4疾病代码5疾病分类6疾病概述7疾病描述8症状体征9疾病病因10病理生理11诊断检查12治疗方案13预后及预防14特别提示15参考资料附:1治疗面肌痉挛的穴位2治疗面肌痉挛的方剂3治疗面肌痉挛的中成药4面肌痉挛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面肌痉挛 1拼音 miàn jī jìng luán

2英文参考 mimetic convulsion

prosopospa ***[朗道汉英字典]

facial spa ***

mimetic convulsion

mimic convuls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疾病别名 面肌抽搐,半侧颜面痉挛,偏侧颜面痉挛,面痉挛,mimetic convulsion,hemifacial spa ***

4疾病代码 ICD:G51.301

5疾病分类 神经外科

6疾病概述 面肌痉挛为病症名。系指一侧或两侧面部肌肉出现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妇女。病因可能是面部神经通路上某些部位受到 *** 性损害的结果[1]。?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其常见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面肌抽搐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起病?,女性较多。病起时,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抽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入睡后抽搐停止。两侧面肌均有抽搐者甚少见。

7疾病描述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其常见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面肌抽搐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起病?,女性较多。病起时,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抽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入睡后抽搐停止。两侧面肌均有抽搐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一侧先于另一侧受累。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头痛,病侧耳鸣。神经系统检查,除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发现。少数病例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本病为缓慢进展的疾患,一般均不会自然好转,如不给予治疗,部分病例于病程晚期患侧面肌麻痹,抽搐停止。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不恢复或不完全恢复时,可产生面肌痉挛,是面神经 *** 后遗症。面肌痉挛表现为,病侧面肌发生不自主的抽动。根据有面神经 *** 病史可与原发性面肌抽搐鉴别。

8症状体征 面肌抽搐、面肌萎缩及其它脑神经(如叁叉、听神经等)受累征象。

9疾病病因 面肌痉挛病因不明,面肌痉挛的异常神经冲动可能是面神经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 *** 的结果。

10病理生理 具体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

11诊断检查 本病的诊断要点:①面肌出现阵发性、节律性抽搐。情绪激动时发作增多,间歇期一切正常。②多为一侧性,抽搐多由眼轮匝肌开始,继而扩延至半侧面肌。③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1]

诊断:

1.病史??了解发病年龄,抽搐部位、发展顺序、频率和严重程度。询问有无颅脑损伤或面神经麻痹史。

2.体检??除面肌抽搐外,注意有无面肌萎缩及其它脑神经(如叁叉、听神经等)受累征象。

3.鉴别诊断??必须与症状性面肌抽搐(小脑桥脑角肿瘤等引起)鉴别。

12治疗方案 面肌痉挛的治疗首先选用药物治疗,但是由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面神经分支的肉毒素注射治疗也较常用。

1.一般治疗

(1)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巴氯芬及各种镇静安定类药物,如苯巴比妥等,对少数病人可减轻症状。与叁叉神经痛不同,这些药物对面肌痉挛的疗效不佳。

(2)理疗或针灸:应用钙离子透入疗法或平流电 *** ,可减轻症状,不能根治。

针灸治疗:以四白、太阳、合谷等穴为主;酌配风池、翳风、太冲等穴。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针感不宜过强,留针30分钟。[1]

(3)微血管减压术:适应证:①药物、针灸、理疗等治疗无效者;②CT?和(或)MRI?不能除外继发性面肌痉挛;③排除Bell?面肌麻痹或面神经外伤后的面肌痉挛。

2.手术方法?麻醉同叁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1) *** :同叁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2)切口与骨窗:基本同叁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但骨窗略偏下和偏大。除显露乙状窦始段外,还应更接近颅后窝底。

(3)面神经显露:经腰穿放脑脊液或20%甘露醇脱水后,剪开硬脑膜。应从

小脑外下侧入路暴露面神经根部,不应采用小脑外上侧入路(即叁叉神经微血管减压入路)。用后者仅暴露面听神经小脑脑桥角段,而且易牵拉损伤听神经。用脑压板把小脑外下部轻轻抬起,把双极电凝镊电凝后切断1~2?支桥静脉。打开小脑延髓池侧角,吸去脑脊液,探查小脑脑桥角有无异常。然后辨认副神经、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进一步抬起小脑,将小脑与后组脑神经之间的蛛网膜束带用双极电凝镊电凝后切断。显露第四脑室侧隐窝脉络丛,抬起小脑绒球,即见脑干和面听神经。安放自动牵开器。

(4)面神经减压:通常面神经位前内侧,听神经位后外侧,前者灰色,后者为淡黄色。几乎所有动脉压迫发生在面神经出脑干5mm?之内,大多为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其分支,少数为静脉。多为单根血管压迫,少数为多根血管压迫。由于侧卧可使脑和血管的关系发生变化,因此距面神经根1~2mm?的血管均视为对神经有压迫。典型面肌痉挛者常为面神经的前下面受压,非典型者则为后或上面受压。用微型剥离子把血管与神经分开,并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明胶海绵片)嵌于血管和神经之间,用涤纶片将面神经出脑段包绕。如静脉压迫难以分离,可用双极电凝镊电凝后切断。应小心不要损伤进入脑干的血管穿通支。妥善止血,严密缝合硬脑膜,分层缝合肌层、皮下组织和皮肤。

(5)术后处理:同叁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面肌痉挛的消失是逐步的。如术后30?天面肌痉挛仍同术前,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探查。

3.肉毒素注射法?痉挛的肌肉中注射肉毒素正逐渐地被广泛应用。治疗的机制是运用肉毒素阻断神经肌肉的传递,降低面肌痉挛的程度,不影响正常的神经传导。

(1)注射方法:面神经在通过腮腺后分成末梢分支,呈扇形分布于面部表情肌肉。注射时用皮下注射针头在这些部位或其邻近刺入皮下组织。注射的范围可根据面肌痉挛的部位选择。

(2)疗效:目前报道的随访时间较短,早期完全缓解达80%~100%,但一般12~16?周,肉毒素代谢后症状复发,需重复注射。某些病人经注射后会产生肉毒素抗体,会影响重复注射肉毒素的疗效。常见的并发症有:面瘫、眼球干涩、复视、吞咽困难等,这些并发症的每次注射的发生概率较低,但累积注射3?年后,发生率达60%~75%。

4.乙醇注射法?用不同浓度直至无水乙醇注射于面神经干可暂时中断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使面肌抽搐解除。注射后面神经功能传导障碍,面肌立即出现瘫痪或不全瘫痪,此种面肌麻痹在数月内可以恢复。疗效维持时间较短,大部分病人于6?个月左右复发,需再次注射治疗。该方法目前已较少采用。

5.其他手术方法?如面神经主干或分支切断术,可破坏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以瘫痪代替抽搐,目前基本不用。

13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预防方式。

14特别提示 1、本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无疼痛等其它不适,入睡后有可能停止。

2、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补牙、拔牙、饮酒、生气、心情不好、劳累、冲风、受凉或带状疱疹,尤其是熟睡吹风应当是生活中的大忌,预防重点在于避免诱因。

3、当面神经不完全恢复时,常发生瘫痪肌的痉挛或其他联带运动。

15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