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该病系流感病毒引起,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直径80-120nm,球形或丝状。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症状:1、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 2、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
流行性感冒和感冒
感冒及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病毒是经由空气传播,因此首当其冲的是鼻子。病毒首先感染鼻黏膜,然后不断繁殖,引致鼻黏膜发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病徵。
一般的感冒是指「鼻感冒」,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系统。所有徵状都与鼻有关,如鼻涕、鼻塞和喉咙痛、咳嗽、甚至发烧等。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流感徵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不种类型,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的病毒品种。
[特色中医疗效]本专家组采用纯中药治疗流行性感冒20023例,治愈率100%。
[名医教授推荐]点击进入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中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历史上在全世界引起多次暴发性流行,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前驱期有乏力症状,很快出现高热(可达39℃-40℃)、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但患者可伴或不伴流鼻涕、咽喉痛、干咳等局部症状。病程大概4~7天,少数患者咳嗽可能持续数周之久。
轻型流感
发热仅为轻或中度发热,全身及呼吸道症状都较轻,2~3天内可自我恢复或痊愈。
流感病毒性肺炎
肺炎型流感起病初与典型流感症状类似,但1-3天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咳嗽、胸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及心、肝、肾等多器官衰竭,抗生素治疗无效。
每年流感死亡病例约29-65万。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流感每年可导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病,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流感。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为轻症,其中重症病例约300-500万,死亡病例约29-65万。
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且难以预测,导致每年流行情况都会有所变化。防控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流感的病死率小于1%,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缓解,但是不能不重视。人们得了流感以后,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方法: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国内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为三价灭活流感疫苗和四价灭活流感疫苗。
专家介绍,因为流感病毒高度的易变性和不可确定性,流感疫苗中所含病毒组分需要定期替换。
世卫组织每年两次通过组织流感疫苗推荐会,经过全球流感监测网络专家咨询组协商,分析世卫组织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产生的流感病毒监测数据,并就下一个流感季节流感疫苗的构成提出建议,这些建议被国家疫苗管理机构和制药公司用于发放流感疫苗许可证、开发、生产流感疫苗等。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发病有季节性,北方常在冬季,而南方多在冬夏两季,由于变异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已引起多次暴发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
【病原体】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为RNA 病毒。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根据核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再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差异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不同亚型。抗原变异是流感病毒独特的和最显著的特征。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主要是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变异。甲型流感病毒H有巧种,N有9种。根据抗原变异的大小,人体的原免疫力对变异了的新病毒可完全无效或部分无效,从而引起流感流行。乙型流感病毒也易发生变异,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变异。
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大流行,病情较重;乙型和丙型引起流行和散发,病情相对较轻。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化较快,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流感大流行时无明显季节性,散发流行以冬春季较多。患者以小儿与青年较多见。
【发病机制和病理】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病毒颗粒人-人传播。流感病毒侵人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借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从细胞释放,再侵入其他柱状上皮细胞引起变性、坏死与脱落。并发肺炎时肺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呈现支气管肺炎改变。
【临床表现】
分为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潜伏期1-3天。有明显的流行和暴发。急性起病,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鼻咽部症状较轻。可有食欲减退,胃肠型者伴有腹痛、腹胀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肺炎型者表现为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中毒型者表现为全身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可致循环衰竭。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病毒分离:鼻咽分泌物或口腔含漱液分离出流感病毒。血清学检查: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经敏感细胞过夜增殖1代后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快速血清病毒PCR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要点包括:
1.隔离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
2.对症治疗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
3.抗病毒治疗应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类药物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降低致病性,减轻流感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此类药毒性低,不易引起耐药性且耐受性好,是目前流感治疗药物中前景最好的一种。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连服5天,研究表明对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扎那米韦(zanimivir),每次5mg,每日两次,连用5天。本品可用于成年患者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局部应用后药物在上呼吸道积聚,可抑制病毒复制与释放,无全身不良反应。另外,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amantadirie)和金刚乙胺( rimantadine)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金刚烷胺成人剂量每日100-2O0mg ,分2次口服,疗程5天。但其副作用较多,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作用,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有癫痈病史者忌用。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H5N1)对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有较强的耐药性。
4.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呼吸衰竭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在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及时使用抗生素。
【预后】
与病毒毒力、自身免疫状况有关。年老体弱者易患肺炎性流感而病死率较高。单纯型流感预后较好。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前驱期有乏力症状,很快出现高热(可达39℃~40℃)、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可伴或不伴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干咳、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局部症状。
流感病程通常为4~7天,少数患者咳嗽可能持续数周之久。
儿童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成人多见。
新生儿可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轻型流感
发热仅为轻或中度发热,全身及呼吸道症状都较轻,2~3天内可自我恢复或痊愈。
流感病毒性肺炎
肺炎型流感起病初与典型流感症状类似,但1~3天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咳嗽、胸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及心、肝、肾等多器官衰竭,抗生素治疗无效。
这类流感多发生在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在病程5~10天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治疗难度极大,死亡率较高。
脑膜脑炎型,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表现;
心肌炎?型和心包炎型,病毒侵袭到心脏的心肌或心包,可能出现胸闷、胸口痛等症状,化验提示心肌酶?异常,心电图检查?提示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肌炎型,仅发生在儿童患者,出现有肌肉疼痛、压痛、肌无力,尿液呈茶色或深红色,化验显示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这些都提示有横纹肌溶解?。
重症或危重症流感
在流感的症状识别及诊断过程中,重症或危重症流感的诊治非常重要。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痰或胸痛;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合并肺炎?;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