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生活养生

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护理

时间: 2023-11-03 20:06:22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及戊型肝炎(hepatitis E)。 另外一种称为庚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者常见。

充足的休息、营养、预防并发症是治疗各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向病人介绍需要接受隔离及隔离的方法,以取得配合,防止疾病传播。建议病人以后避免献血,因为肝炎病人即使痊愈也可能携带病毒。告诉病人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康复所需的时间,并使其了解复发并不常见。

向病人说明营养与疾病的关系,鼓励病人尽量多进食。了解病人既往的饮食习惯,喜欢或厌恶的食物,有无忌食,以便针对性地向病人做饮食宣教。予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并注意饮食的色、香、味。指导病人少食多餐,以增加全天摄入量。恶心、呕吐严重者,遵医嘱给病人在饭前使用止吐药。告诉病人不饮酒及含酒精饮料。

每周测体重1次。定期抽血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可逐渐恢复活动。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卧床期间保证病人日常生活所需。

与病人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度。遵医嘱给予甘利欣、肝得健、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护肝药物。

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简述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

答: (1)进行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

(2)目前病毒性肝炎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应向患者讲述休息、饮食对该病治疗的重要作用。讲述肝炎迁延不愈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强调急性肝炎彻底治愈的重要性,按医嘱实施恰当、合理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急性肝炎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每半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1~2个月复查1次,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1次,定期复查1~3年。

(4)介绍各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及慢性化因素,一般甲型、戊型预后良好,而其余各型肝炎部分患者均可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反复发作的诱因为过度劳累、暴饮暴食、酗酒、不合理用药、感染、不良情绪等,应帮助患者分析复发原因,予以避免。还应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四月准备考两科,跟着,制定了学习计划,希望能考个好成绩。

离4月份考试还有一个多月,我要抓紧时间复习了,给自己加加油,努力努力再努力!

怎样治疗病毒性肝炎

你好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将病毒性肝炎分5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肝炎病毒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或血液、污染食品、水、餐具、手而经口传染。另外,可通过各种注射、血制品等途径而传染。苍蝇、蚊子都可起到直接和间接的传染作用。其中甲型肝炎以经口传播为主。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主要通过有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手术器械、注射血制品和输血进行传染。
1.疾病特点:
肝炎的潜伏期,甲型为2~6周,乙型为6周~6个月。根据病毒性肝炎的表现特点可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
(1)急性肝炎,根据表现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急性无黄疽型肝炎。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等,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病人可无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肝脏肿大或谷丙转氨酶(GPT)升高。
②急性黄疽型肝炎。病初有发热、畏寒、明显的乏力、无精神、食欲不振、厌油腻食品、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以上症状持续数日至2周,一般平均为1周。病儿的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皮肤可有瘙痒,尿呈茶红色,黄疸期可出现肝脏肿大、压痛,此期可持续2~6周。随着黄疽的消退,病人进入恢复期。病儿食欲低下、乏力等症状好转,肝脏缩小,压痛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此期大约在一周左右。
③重症肝炎。极少数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严重,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迅速缩小(因肝细胞大量坏死所致)。最突出的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不安,尖声喊叫,精神错乱和嗜睡昏迷等,医学上称为急性重症肝炎或暴发型肝炎,这种肝炎预后很差,病程不超过2~3周。另外,还有一种称为亚急性重症肝炎,或称为亚急性肝坏死,其病情也很严重,但病程较急性重症肝炎长,常达数周或数月,部分病儿可发展为肝硬化。
(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儿大多数在2~4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但也有的转为慢性肝炎,根据其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①慢性迁延性肝炎。常见于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病儿,病程超过半年,病情不见明显好转,反复出现肝区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和腹胀等症状。肝功能主要是谷丙转氨酶(GPT)反复不正常,但病情不严重,肝脏仍肿大,有压痛。
②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指一般情况较差,面色黯,有肝掌(手掌上有红斑)或蜘蛛痣(皮肤血管扩张所致),肝脏肿大、质硬,脾肿大,肝功能持续反复不正常。
以上是病毒性肝炎的普遍特点,小儿在患本病时还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须引起家长注意。
发生甲型肝炎者远比成人为高。甲型肝炎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在小儿中具体表现为以下6多:发病急发热者多;黄疽型者多;秋、冬季发病者多;病程短者多;预后好者多;彻底痊愈者多。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小儿时期乙型肝炎也相当常见,急性黄疽型约占15%左右;急性无黄疽型约占30%左右。因此小儿肝炎转为慢性者也不少见。
由于小儿生理和解剖的特点与成人有以下不同,患病毒性肝炎后表现也各有异。由于小儿消化功能较弱,故患病毒性肝炎时,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和腹泻者较为常见;小儿肝脏的血流量相对比成人多,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比成人强,因此肝受损后常较成人容易修复,故痊愈常较彻底,例如,急性重症肝炎抢救痊愈后常彻底恢复,很少发生肝硬化,但另一方面,乳幼儿时肝细胞的功能尚不健全,对各种有害因素比较敏感,免疫功能也未完善,因此1岁以内的乳幼儿患本病时,预后较差,6个月以内的乳儿患急性重症肝炎时预后极差;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长期慢性肝炎,可因蛋白质合成不良,而影响生长发育。
2.区别要点:
(1)如果孩子与病毒性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或有输血和用血制品史,进而出现发热、乏力、没精神、不想吃奶或吃饭、腹部胀气、恶心、厌油腻食品、右季肋部隐痛、尿色发黄变深或眼睛发黄时,家长应首先考虑是否孩子患了病毒性肝炎,并及时找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医生在检查时,如发现孩子肝脏肿大,有压痛,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谷丙转氨酶升高,则说明孩子已患病毒性肝炎。如果需要弄清孩子患的是哪型肝炎时,还须做进一步化验检查。
(2)病毒性肝炎应与以下出现肝区痛和黄疸的疾病进行区别。
①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炎。有应用能够造成黄疸的药物史,如冬眠灵、锑剂、砷剂等,或有食入毒蘑菇、鱼胆等情况,由于以上原因引起的黄疸,经停用药物或所食入的食物后,黄疸便可消失,这一点可与病毒性肝炎相区别。
②钩端螺旋体病。本病有疫水接触史;有眼结膜充血,腓肠肌疼痛(小腿肚子痛)和淋巴结肿大、疼痛;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增快;可出现出血及肾脏损害;病原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可呈阳性。
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本病常有咽峡炎、发热和淋巴结肿大;医生在查血时可发现异性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可达10%以上,嗜异性凝集反应呈阳性。这些可与病毒性肝炎相区别。
3.家庭治疗:
目前对病毒性肝炎还无特效疗法,除注意休息,饮食和加强护理外,可采用中医疗法。急性黄疽性肝炎属祖国医学中黄疽的范畴,根据中医的辨证,可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类。
(1)阳黄,是因湿热蕴黄。因为造成阳黄的病因有湿与热偏盛的不同,临床上有热重于湿和湿重于热两类。
①热重于湿。病儿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苦,心中烦躁,恶心、呕吐、口干苦,腹部胀满,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治疗时应选用具有清热利湿,佐以泻下功效的方药,如茵陈9克,栀子6克,大黄3克,黄连4克,黄柏6克,黄芩6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2周以下孩子剂量酌减。
②湿重于热。病儿身目俱黄,但不及前者鲜明,伴有头重身困,胸脘痞闷,恶心、食欲差,口渴不欲饮,大便溏,舌苔厚腻而黄。治疗时应选用具有利湿化浊,佐以清热功效的方药,如茵陈9克,栀子6克,猪苓5克,泽泻6克,伏苓6克,白术6克,大黄3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2周内孩子剂量减半。
(2)阴黄,可分为寒湿发黄和气滞血淤两型。
①寒湿发黄。病儿眼及皮肤发黄,黄色晦暗甚者如烟熏,腹胀闷,饮食减少,大便不实,小便不利,身倦无力,畏寒肢凉,舌质淡舌苔自腻。治疗时应选用具有温化寒湿,健脾和胃功效的方药,如茵陈9克,干姜3克,附子2克,白术6克,茯苓6克,泽泻6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②气滞血淤。病儿形体消瘦,纳呆食少,腹胀满,胸、颈及面部有血管痣,其色黄晕如油而暗,或伴有腹胀大,便血,鼻出血,唇舌紫暗。治疗时可选用具有柔肝健脾,活血散瘕功效的方药,如茵陈9克,鳖甲3克,龟版3克,蝉蜕3克,僵蚕3克,牡蛎9克,当归6克,自芍6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4.家庭护理:
(1)休息。患肝炎后,因肝细胞受损,病儿可出现食差、热量不足、肝脏功能紊乱等。通过充分良好的休息可使全身及肝脏代谢降低,减轻肝脏的负担,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减少肝脏的淤血,有利于肝脏病损的恢复。如果孩子患的是黄疸型肝炎,在整个急性期都应该卧床休息,直到黄疸消退。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也要卧床休息,控制活动量,待自觉症状好转后再下床活动,其活动量不宜大,直到恢复期,病儿的症状基本消失,经医生检查肝脏以无触痛,血清胆红素低于25.65umoy/L(1.5毫克%)时,方可在小范围内做短时间的活动,并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要注意让病儿在饭后静卧半小时。病愈后应再休息3个月,然后经医生检查允许后再恢复活动。但在半年之内家长应注意不要让病儿做剧烈运动,以防复发。
对于慢性肝炎病儿的休息应看肝炎发病情况,如病儿乏力明显,而且谷丙转氨酶又高,应以休息为主,适当活动;如属于非活动慢性肝炎,可适当活动,但不可过度。另外,不管孩子患的是哪型肝炎,在未治愈之前,都应保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剧烈的运动,否则会使病情复发或恶化。
(2)饮食。家长应据病儿的口味和病情的不同,合理地调配多样化的饭菜,以促进病儿的食欲。由于肝脏直接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患肝炎后这些代谢就会发生障碍,而且胃液和消化酶分泌也减少,胆汁排泄受阻,影响了蛋白质和脂肪等的消化吸收。因此在疾病早期不宜给病儿油腻大、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如鱼类、肉、蛋类及豆制品等。应多吃糖和维生素高的食品,可用米面调制各种饮食,多吃青菜和水果等,要给病儿多喝水,最好是糖或葡萄糖水和各种果汁,每日3~4次。进食应本着既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又要避免因饮食过多而增加肝脏负担的原则。这样不仅能减轻病儿的食欲不振、厌油的症状,而且通过糖和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能增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储存,在黄疸达高峰的前后,因病儿的食欲好转,可迅速恢复到病前。有的病儿会出现食欲亢进,对此要注意控制病儿的主食量,限制肉类及蛋类的数量,以防蛋白质及脂肪过量而增加肝脏负担。有的病儿在一次暴食后加重病情,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这些都应引起重视。进入恢复期后病儿可以吃普通的饭菜,食品要注意多样化,防止小儿偏食。此期不必补充过多的维生素和葡萄糖,且不可暴食。
对患慢性迁延性肝炎的病儿,可多吃可口的饭菜。对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儿,饮食同急性期,因为这种病儿的血浆清蛋白常低于正常,因此在转氨酶和胆红素未恢复正常前,不要过急地给高蛋白饮食,这样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待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可适当增加鱼、蛋类、鸡肉、瘦猪肉等,每次量也不易过多,应保持每餐都有的原则。
(3)恶心、呕吐护理。应给清淡可口的流食,并注意少吃多餐,间断给予果汁,但不可勉强多饮,否则会导致呕吐。对于呕吐严重者,应请医生诊治。呕吐后,应及时给病儿漱口。
(4)腹胀的护理。患病毒性肝炎后,由于胃酸和消化酶减少、肠蠕动缓慢而常可出现腹胀,以饭后为显著。对此可将病儿每日3餐的饮食进行调整。早饭、午饭可适当多吃、晚饭要少吃。不吃易产气的食品,如奶类、豆制品等,并适当减少糖量。在此基础上还可给孩子口服乳酶生、妈咪爱、多酶片和山楂丸等助消化药。
(5)瘙痒的护理。多见于黄疸较重的病儿。瘙痒较轻者,可用温水擦拭皮肤,勤换内衣,每周应换2~3次,这样可以减少痒感。瘙痒重者,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6)病情观察。家长应密切观察病儿的病情变化,做到及早发现重症肝炎和肝昏迷的前期表现。如果病儿性格和情绪变化,如沉默、急躁、无原因哭闹,鼻腔、口腔、胃肠道有出血倾向,有恶心、呕吐、腹胀、无食欲症状,黄疸加重、尿色变深、大便呈灰白色等均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5.预防方法:
(1)早发现早隔离病人。急性期病人应住院或在家中隔离。隔离时间,早型月干炎自发病日起最少30日;乙型肝炎应隔离至血中表面抗原转为阴性。慢性期病儿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加强个人卫生,进行适当隔离,如饮食用具应专用,并应注意血液污染等。对于急性甲型肝炎的密切接触者,应观察40日,如有发病应立即隔离。
(2)饮食管理人员、自来水管理人和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发现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工作。对献血者要全面进行检查,凡有肝炎病史者、肝功能异常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均不能献血。
(3)搞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
(4)加强饮食卫生的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①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严格执行食堂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
②实行分餐制,或采用公筷、公勺制。
③饮食用具要专用,或煮沸消毒10~15分钟。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水果要洗净,洗漱用具要专用。
(6)病儿的粪便、尿及呕吐物可撒上20%漂白粉,搅拌后放置2小时再倒掉。病儿的餐具应洗净煮沸30分钟,文具、被褥应在日光下暴晒4~6小时。注意消灭蚊蝇,因为它们可传播肝炎又影响儿休息。
(7)医疗单位应做好消毒工作,防止肝炎传播。尽可能少输血、血浆及其他血制品,以减少感染机会。
(8)小儿应按时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接种乙肝疫苗,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这对预防乙型肝炎有很好的作用。预防甲型肝炎,除注意饮食卫生外,在流行期间也可接种甲肝疫苗

如何预防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针对雏鸭死亡率很高的急性传染病,尤其对在4-10日龄左右大的雏鸭死亡率最高。一般来说,在雏鸭时期就要做好预防(在这里只谈雏鸭预防,成年种鸭无意义)。

一般来说,预防鸭病毒性肝炎分为常规预防和紧急预防。

常规预防是指在雏鸭一日龄时注射疫苗。目前市场上的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鸭病毒性灭活疫苗一般认为没有弱毒疫苗产生的基础免疫,其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 ?而现在市场上使用的较多疫苗为弱毒疫苗,比如鸭病毒性肝炎I弱毒疫苗、III弱毒疫苗以及变异株弱毒疫苗。

而基因工程疫苗则是在近两年出现了一些技术上的突破,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制备的新型疫苗。比如我们常见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苗就使用了这些技术。

紧急预防是指鸭群中已经有雏鸭患病,对其余可疑雏鸭进行的预防,这一段时期,不能使用只能使用相应的抗体来进行预防。

这一时期所有面临的困难有两个,一是要求抗体起效快,另一个则是要求抗体与病毒毒株相应。

在紧急预防中,如果有以当地鸭场耐过鸭为底子所做的血清抗体是较好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自制的抗体往往会出现制作不规范和抗体野毒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制作抗体的工艺程序。

如果不能确保抗体的安全性,这种时候就要考虑使用基因工程表达抗体。市场上基因工程表达抗体如回生元Y这类抗体的特点,是不分毒株型号,其原理是将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和功能同DNA重组技术结合起来,再将重组后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基因导入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表达;改造后的枯草芽孢杆菌所表达的免疫球蛋白仅为IgG的1/3,且没有Fc段,免疫原性低,具有良好的穿透力,常用作导向药物的和直接的靶向结合作用。

当然具体实际情况,如何选择疫苗可以参考以上的回答,而对实际上如何选择疫苗或者抗体,我的建议是尽量不用制作不规范的的产品,市场上的鸭肝炎病毒疫苗抗体的产品效果好的并不算太少,多打几个电话给生产厂家或者你附近的朋友总会找的合适的产品。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